8月食用菌生产早安排

2018-01-11 12:23

8月份,是食用菌常规生产的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段,无论是计划的制订,还是落实,均应从三个方面予以充分准备,即充分的信息收集及筛选、必要的技术支撑及保证、足够的物质准备及优化。

一、注意收集和整理市场信息

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形势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因此要广泛搜集信息,并进行严格整理、筛选、考察,提高信息的含金量和实用价值,这样才不至于被假的东西所迷惑而误入歧途。搜集信息的基本原则是注意掌握信息的来源渠道、信息的诞生时间以及背景等条件,并且进行有效甄别和筛选,切忌盲目采用。

二、要有成熟的、稳定的技术支撑

对规模型生产来说,此举尤为重要。分散型、小批量的、副业性质的食用菌生产,相对对技术要求比较简单、容易一些,并且,分散型生产时病虫害等仅限于微型的局部或区域性发生,一般不会有暴发性、流行性的危害。但在规模型生产时,上述问题在生产之初即可逐步显现,因此,作为食用菌园区负责人,需具备忧患意识,将系统、全面、普及性的技术讲座、技术培训等工作做到前头,“防患于未然”。该工作切忌表面化、应付了事。

三、做好物质储备

食用菌品种所应用的菇棚、菌种、基料、药物以及必要的工具、材料等都是必需的物料,应根据计划生产的食用菌品种,确定菇棚的设计与建造、确定基质材料等,比如生产鸡腿菇,可准备棉籽壳或玉米芯、豆秸等秸秆原料,生产香菇时,则不必准备秸秆类原料,只备纯木屑即可。如果确定常规生产时,普通大棚即可,而进行反季节生产时则应建造相应的半地下、冬暖型菇棚,并设置必需的升温及降温设备等。切忌无视自力条件,人云亦云,造成栽培失败。

四、出菇管理

现有灵芝、草菇、鲍鱼菇等品种正在出菇时,应根据品种的不同实施管理,总体要求是尽量降温、通风、保湿,并协调通风与保湿等矛盾,使各项条件处于最佳状态,切忌顾此失彼,影响整个生产。

五、菌种生产

加强已产菌种的发菌管理,尤其注意剔杂的落实。继续进行平菇和姬菇1~3级种的生产。根据栽培或供种计划,可生产金针菇及鸡腿菇等品种的1~3级种、猴头菇的1~2级种、中温型珍稀品种的2级种。所有菌种的生产均须按计划进行,并须严格“无菌操作”观念,“好种出好苗”,万不可凑合、马虎。

六、发菌管理

进入汛期,空气湿度大,真姬菇的后熟培养要注意环境的改善和调控,使之处于70%以下的湿度条件,否则易导致表面气生菌丝过厚、发黄,形成菌被,严重者引发某些霉菌。其他菌种包括早期栽培的平菇等发菌,亦须按操作规程进行管理。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