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节水技巧的主要类型

2019-03-31 14:18

据全国农业技巧推广服务中心的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农田节水技巧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十种:

一、耕地整顿节水技巧。平整土地,疏通排灌,耙耱保墒,修建池、塘、坑、窖、库、堤等拦水、蓄水设施是保证节水灌溉履行的基本条件,已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在丘陵山区,把坡耕地修成梯田,在田坡边植树种草,形成植物篱,拦蓄地面径流,修养水源已得到较为广泛运用。在田间整顿输水设施作业上,采取渠道防渗办法和引水沟由宽变窄,改大畦为小畦等,以便将过去的大水漫灌变为快浇,这些已成为整地中基本的农艺办法。

二、减免耕保水技巧。在干旱地区和缺墒季节,采取“以松代耕”、“以旋代耕”、“高留茬免耕套播”和“贴茬免耕直播”等方法,能够增长水分入渗深度和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分散失(跑墒),节俭用水。目前推广的“小麦免耕技巧”“水稻免耕抛秧”、板茬油菜和免耕大豆栽培等,都是以节水保墒和减少

水肥散失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巧。它与简化栽培和节本增效技巧联结,近两年有加快发展的趋向。

三、节水灌溉技巧。节水灌溉是科学灌溉,发展节水灌溉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改变的战略性办法,是田间用水的一场革命。目前生产上运用的主要有沟灌、沟中覆膜灌、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其中沟中覆膜输水和管道输水等,可节水20%—30%,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滴灌和渗灌可节水80%以上,并且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节俭土地、节俭能源、节俭肥料、节俭劳力、节本增效,有利于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大田生产运用中,各地依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需要,配套不同灌溉时期、不同灌溉次数、不同灌水量的调控技巧,如水稻的“浅、湿、晒”用水模式,其浅水层标准为15—30毫米,湿润标准为泥土水分维持在泥土饱和含水量或饱和含水量的80%—90%,分蘖后晒田。有的作物采取定时、定量或间歇性灌溉的办法等等。精准度和标准化、主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四、生物、化学制剂保水技巧。近年来,我国已研制开发了多种生物和化学、有机与无机的抗旱保水剂、水分蒸腾抑制剂等,在旱作节水农业上推广运用。农用保水剂主要用于拌种、苗木移栽和扦插之前的浸根,以加强作物根部的吸水保水能力,提高出苗、成活率。有的在整地时施入或与肥一起底施;也有的喷洒在土面或作物叶面;还有的是经过作物生理调控机制,增长作物抗旱机能,实现抗旱节水和保产增效的目标。

五、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保水技巧。这两种覆盖类型在我国运用面积较大,效果显然。主要作用是能大幅度减少泥土水分蒸发,加强耕地的蓄水保水性能。目前秸秆还田的方法方法多种多样,有秸秆粉碎还田、整秆还田、高留茬还田,有地面覆盖,也有沟埋土压方法,还有秸秆地膜双覆盖模式等。

六、节水种植技巧。该类技巧在北方旱区运用较为普编。如:玉米点水穴播(坐水点种);水稻旱育稀植;小麦的膜测沟播等。其中,小麦的膜测沟播模式,首先要起垄,垄面覆盖薄膜,为了保墒,可在播前20天覆膜,在两垄之间的垄沟底部与伸向垄沟的膜边缘播种两行小麦,这样膜面成为集雨场,雨水沿膜面流入小麦根部,可将无效雨变为有效雨,小雨变中雨,中雨变大雨。水分渗入受膜保护的垄内,不易蒸发掉,小麦根系因为受到膜内高温高湿的驱使,根系全体扎入垄内泥土中,通常可增产30%—50%,高的成倍增产。有的作物采取“当年秋覆膜,来年春播种”,“保住当年墒,留待来年用”,是北方旱区预防春旱的有效办法。

七、水、肥一体化调控节水技巧。主要是“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技巧。该技巧从单一浇水转向浇营养液,肥随水走。把水变成了庄稼的“复合水溶剂”,既减少了田间作业次数,节俭了农业生产成本,又提高了肥水的利用效益。可分别提高肥和水的利用效率10%以上。

八、膜下滴灌节水模式。它使滴灌水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区的泥土始终维持蓬松和最佳含水情况,加之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地表和作物棵间蒸发,水的利用是传统灌溉方法的1/8,是喷灌的1/2,是通常滴灌方法的70%。还使肥料利用率从30%—40%提高到50%—60%。

该技巧从基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法,极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一是它在改变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方法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如田间的斗渠、农渠、毛渠等明渠将被地下输水管道和滴灌带所替换,田埂、田垄和沟畦一律撤消,土地利用率提高了5%—7%。二是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法,下降了耕作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过去种棉浇水6—7次,浇后泥土板结,还要中耕6—7次。采取膜下滴灌后,“推闸放水拧龙头”老人妇女都能干。且泥土不板结,团粒不损坏,膜下不长草,每亩地均匀节俭劳力费50%—70%,节俭机耕费20%—40%,加上节俭的水费、肥料费等,亩减少投入250—280元,每亩棉花增产降耗350元以上。三是推进了范围化经营,提高了农民收入。

九、集雨蓄水灌溉模式。该模式主要在西北部黄土高原旱塬农作区推广运用。主要由六部分形成,分别是集雨场(以田间路面、坡面、局面为主)、下水沟、过滤池(滤掉泥沙和杂物)、蓄水窖(通常蓄水30—60立方米)、提水泵、输水管(衔接田间灌溉)。目前农田这种集雨灌溉设施有几百万个。

十、抗旱品种和旱作栽培技巧。近年来,因为干旱缺水严重,育种家把品种的抗旱性能作为作物品格育种的重要攻关目标之一,目前北方推广的主要品种的抗旱性能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玉米、小麦、豆类、薯类、杂粮、棉麻、油料、糖料、果树等都有一批高抗旱品种,从国外引进的旱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展,现有200多万亩。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