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一种芳香性植物,多年生草本有木质茎,叶子灰绿色,花蓝色至蓝紫色。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鼠尾草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与功效,部分同属植物也有相同的效用。
鼠尾草常常栽培来做为厨房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药草,有时也被称为庭园鼠尾草、厨房鼠尾草、达尔马希亚鼠尾草。在南欧,有时候也会种植一些和鼠尾草类似的植物,来做为香草与药草使用,这些和鼠尾草同属的植物常会和真的鼠尾草弄混淆。鼠尾草主要取花、叶、与其精油,有防腐、抗菌、止泻的效果。
生长习性:鼠尾草喜欢温暖的和比较干燥的气候,充分日照是鼠尾草最为理想的栽培环境。一般的园田土多可用于栽培,比较喜欢石灰质(碱性)土壤。繁殖方式分播种(种子发芽需见光、播种时不要压土)、分株、扦插等。
畦幅50厘米,株间30厘米。8月份,花梗伸出,地上部割除,在这以后,新芽生长、繁殖,定植后数年间可持续收获,其叶可生食或干燥贮藏利用。鼠尾草常生于山间坡地、路旁、草丛、水边及林荫下。
鼠尾草的栽培技术
选地:鼠尾草种植地宜选高燥不受水涝,或排水良好的土壤,既可大面积种植,也可零星栽培。因是多年生植物,种植后不需太多的管理都能良好生长,且连续收获多年。
繁殖:鼠尾草可用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种子在2-8月均可播种,有保温四季可播种。播前种子用50度温水浸种,并搅拌,保温5分钟后,待温度下降到30度时,用清水冲洗几遍,再放与恒温中催芽,或用清水继续浸泡24小时再播种,能提高出苗率并早出苗,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
扦插时间在5-6月,插条宜选用枝顶端不太嫩的茎稍,长5-8厘米,在茎节下位剪断,摘去2-4片大叶,将枝条插于沙质土或珍珠岩的苗床,插深2.5-4厘米,株距5厘米,行距8-10厘米,插后浇水,并覆盖薄膜保温,20-30天发新根,炼苗3-5天可移栽。
定植:选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定植,定植前深耕细耙,土壤太瘦的要施有机肥2000公斤,作成1.2-1.5米宽的畦,按株距30厘米,行距45-50厘米的密度定植,亩植4000株左右,栽后浇水。盆栽的选直径18厘米以上的盆,每盆栽一棵。
管理:当苗成活后,注意杂草,要勤除草,以防草欺苗,干旱时要浇水,尤其在高温的夏季,在浇水的同时施一些淡的复合肥,雨天及时排水。鼠尾草在北方越冬采取的方法:将地上部收完后,浇冻水并培土,土厚20厘米或更高,竖年终霜后扒开,平畦,浇水,以利萌芽生长。
采种:鼠尾草播种当年或次年夏季开花,但不结籽,需2-3年以上的植株开花结实。种子成熟后易掉落,故要经常检查,当种子变褐色即收,阴干备用留种。
鼠尾草的养殖方法
日常管理:鼠尾草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土质深厚壤土为佳,有利生长。种子直播,每穴3-5粒,发芽一周后或获株高达5-10cm时须疏苗。间距20-30cm。成株后可再次疏剪,增加距离,生长的较旺盛。不同品种的鼠尾草需要的光强度不尽相同,在栽培前需多加确认及了解。
田间管理:鼠尾草定植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干旱时应适当灌溉,雨后必须及时排水。生长季节根据情况追肥2~3次,每次每亩可追尿素5千克左右。在长江以北,冬季需培土越冬,一般在地上部收获后、冬冻前灌水后即培20厘米高的土,翌春终霜后扒开土浇水,使萌芽生长。华南地区不需覆盖也可安全越冬。
种植要点:发芽适温:20-25℃;生育温度:15-30℃;发芽所需日数:10-15天好光性种子;育苗期宜摘心1次
护理:鼠尾草在户外,生长在湿润但排水良好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部分遮荫。在室内,生长在全光树荫热的天,水在冬季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