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苜蓿的栽培技术以及田间养护管理

2020-09-26 15:58

紫苜蓿是豆科苜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多分枝,高30-100厘米。叶具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约0.5厘米,先端圆,中肋稍突出,上部叶缘有锯齿,两面有白色长柔毛;小叶柄长约1毫米,有毛;

托叶披针形,先端尖,有柔毛,长约5毫米。总状花序腋生;花萼有柔毛,萼齿狭披针形,急尖;花冠紫色,长于花萼。荚果螺旋形,有疏毛,先端有喙,有种子数粒;种子肾形,黄褐色。在中国为栽培植物;现在世界各国都有栽种。为优良饲料植物;又可作绿肥;种子含油10%左右。

形态特征:紫苜蓿的花序总状或头状,长1-2.5厘米,具花5-30朵;总花梗挺直,比叶长;苞片线状锥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长6-12毫米;花梗短,长约2毫米;萼钟形,长3-5毫米,萼齿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被贴伏柔毛;

花冠各色:淡黄、深蓝至暗紫色,花瓣均具长瓣柄,旗瓣长圆形,先端微凹,明显较翼瓣和龙骨瓣长,翼瓣较龙骨瓣稍长;子房线形,具柔毛,花柱短阔,上端细尖,柱头点状,胚珠多数。

紫苜蓿的荚果螺旋状紧卷2-4(-6)圈,中央无孔或近无孔,径5-9毫米,被柔毛或渐脱落,脉纹细,不清晰,熟时棕色;有种子10-20粒。种子卵形,长1-2.5毫米,平滑,黄色或棕色。紫苜蓿的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长习性:紫苜蓿喜欢温暖和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因而多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适应性广。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也能忍耐干旱。抗寒性较强,能耐冬季低于零下30℃的严寒,在有雪覆盖的情况下,气温达零下40℃也能安全越冬,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三北地区都可以种植,以平原黑土地区最为适宜。

南方高温潮湿气候则生长不良,所以栽培较少。在冬季少雪的高寒地区,因气候变化剧烈,经常在春季遭受冻害,因此,必须选用抗寒品种,或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才能越冬。紫苜蓿的根系发达,分布在0—75厘米土层中的根量,约占总根量的60%。

紫苜蓿的栽培技术

选种:进口苜蓿品种引进,这些品种产量、品质较高,适宜在水肥充足、土质较好的地块种植,但对气候、生长环境要求严格。种子要经过清选,晒干,使种子的净度达到90%。

整地: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芽细弱,顶土力差,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杂草,墒情好。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入土深,对播种地要深翻,才能使根部充分发育。

施肥: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为底肥。对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种时再施入硝酸铵等速效氮肥,促进幼苗生长。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过磷酸钙10~20千克或磷酸二氨4~6千克。

播种期

播种:播种前要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接种: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

播种期:春、夏、秋季播种均可,春播3~5月应注意除杂草。夏播常有高温灼伤,影响幼苗生长。秋播以9月为最佳。播种方法:苜蓿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或垄播,条播行距30~60厘米。垄播则采用密垄稀植,行距15~20厘米,既增加覆盖,提高产量,又便于田间管理。

每亩用种量0.75~1.00千克,依据种子质量和地块不同可适当增减播种量。苜蓿种子甚小,覆土深度以在2厘米左右为宜。若土壤疏松,播前先镇压一遍,便于掌握深度;播种后再镇压一遍,有利于保墒。

田间养护管理

灌溉排水:播种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种植密度。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时可灌溉,灌水用沟灌、喷灌均可最好是喷灌。苜蓿的根系不耐淹,水淹24小时会造成死亡,雨季低洼地应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播前应施有机肥做底肥,适当施用一些磷、钾肥。

除草:苜蓿苗期生长极其缓慢,易受杂草侵袭,幼苗期、返青后、刈割前后都要除草。化学除草剂分为播种前施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苗前施用除草剂,苗后施用除草剂。但要注意,药效应在刈割前2~3星期失效,以免造成家畜中毒。

施肥:重施磷、钾肥,一般不施氮肥,每刈割一次,亩施二铵1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15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或磷酸二氢钾5千克,无需追施氮肥。

刈割:苜蓿每年可刈割2~3次。第1次刈割在初花期最适宜,此时蛋白质含量最高。最晚不能晚过盛花期,否则落叶严重,茎秆纤维化,品质下降。留茬高度一般为5厘米左右。

最后1次刈割应在早霜来临前30天左右,而且留茬高度应为7~8厘米,以利于越冬。刈割后的苜蓿要阴干,及时打捆贮藏,否则过干会造成落叶,影响草的质量。

收获利用

青饲或晒干草:从第一朵花出现至全株十分之一开花时期,草中营养最丰富,茎叶产量高且易消化,为收割最佳时期,年收割4~6茬。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4~5厘米,最后一次收割应距初霜一个月,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积累。

放牧:应划区轮牧,每隔40~50天放牧一轮。青贮:单独青贮容易腐烂,可和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