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2020-10-10 01:42

番茄晚疫病这一病害置信番茄栽种户们都不会生疏,重要风险叶片和果实,招致增产20%-30%,严峻时绝收。下文由专家经由数年来松散查询拜访,总结经验经验,按照病情在植株、果实上的不一样显示症状,番茄晚疫病爱好高温湿润景况,春天病情严重的纪律,挑选出高效的化学药剂防治办法。

1番茄晚疫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征

1.1病源菌

番茄晚疫病是由番茄壳针孢属致病疫霉菌惹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也是露地和保护地内的常病发害。本菌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菌丝无色,无隔阂,在寄主细胞间隙发育,以很少的丝状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汲取养分。病斑上的白霉是病菌的孢隔梗和孢子囊。分生孢子梗3-5根丛生成束,偶然多大10根,从气孔或病部表皮伸出,线状不分枝,巨细为112-456um×3-4um,多的达9-10个。分生孢子为无色通明,鸭梨型或慈姑型。成熟胞子有2-3个隔阂,巨细为17-33um×6.5-11um,萌生时两头细胞发生芽管,芽管的顶端发生附着胞,球形或椭圆型,深褐色,壁厚,直径8-12um,紧贴在寄主体上发生侵入丝,入侵寄主构造。

1.2病原菌生物学特征

得当的温度、湿度对病原菌的侵犯感化很大,菌丝开展最适温度为24℃,相对湿度高于91%;孢子囊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8至22℃,最适相对湿度为100%。孢子囊萌生与温度关系密切,温度越高,孢子囊抽芽所需工夫越短。当相对湿度小于95%时,孢子囊立刻失去活力。实验发明,当胞子在不时有水的寄主叶片外面时,才干发生游动胞子或休眠胞子萌生并发生芽管,发作侵染;当寄主叶片得到水份,胞子侵染不可持续。

2番茄晚疫病苗期、成株期症状辨认

番茄晚疫发作于叶、茎、果实及叶部,本病病苗期病叶呈现水浸状绿色病斑,敏捷向叶脉、茎舒展,使得茎细呈暗黑褐色腐朽样,最初全部植株萎蔫倒伏,湿度大时会发生白的霉层。成株期传染时多于病叶叶尖、叶缘呈现暗绿色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后转为褐色。叶反面呈现白霉,呈腐朽样。青果极易抱病,初呈暗绿色油状,逐渐成不规则云纹状棕褐色病斑,当碰到高湿度会长出大批白的霉层物,果实敏捷腐朽。

3病虫害发作纪律

番茄晚疫病病菌在保护地番茄上或随病残体在泥土越冬,前提适合时发生孢子囊随氛围传达。晚疫病的发作、盛行与天气前提关系密切,开展速率还与番茄的种植前提和植株自身的抗病性关系密切。

3.1天气前提

温度对病原菌侵犯寄主的感化很大,重要影响胞子萌生的速率。真菌孢子在适合的温度下,萌生率高,所需工夫短,构成的芽管长。气温在25℃潜育期最短,仅3~4天,太高温度反而不利于病害的盛行。病菌对相对湿度的请求较严,病发轻重不可只看降雨量的若干,还应思索雨天若干和涣散与否。当均匀相对湿度继续几天到达70%以上时,盛行晚疫病。因而可知,相对湿度是番茄晚疫病能否发作盛行的决议要素。

3.2种植前提

栽种密度大、植株茂盛,阵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时,有利于病害的发作;泥土贫瘠植株健康,施用氮肥过量形成植株徒长,番茄发育的中后期,都有利于病害的发作。

3.3土豆晚疫病于番茄晚疫病的干系

土豆晚疫病为番茄病发供应了菌源。已经呈现番茄后期长势很好,但因为临近20米远的土豆地发作晚疫病,番茄也传染了晚疫病的景象。普通番茄距土豆病发地200米左右,病发早;间隔病发地1千米以上,则病发耽误。如天气适合,7-10天可分散到全田,到达高峰期,30天左右悉数植株繁茂。

4综合防治办法

4.1农业防治

4.1.1选用抗病品种

这是消费进程中的要害一步,今朝我区抗晚疫病结果优越的种类有圆红、中蔬4号、中蔬5号、渝红2号、京丹1号等。

4.1.2执行轮作

因留在种植地里的病残体是越冬的初侵染源,因此拉秧时不须要肃清空中病叶、病果,并且为防止因病菌积聚引超忽然大发作,应接纳与非茄科蔬菜持续2-3年轮作。

4.1.3增强田间管理

挑选阵势高燥、排灌轻易的地块栽种,合理密植。培养无病壮苗,公道施用氮肥,增施钾肥。雨后实时排水。增强透风透光,保护地种植时要实时放风,防止植株叶面结露或呈现水膜,以加重病发水平。播种后彻底清除病株落叶,尽量减少传染源。

4.2化学防治

4.2.1种子处置

种子处置防治疫病要从各个细节抓起,对种子持续消毒就是很要害的一点。起初将种子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此后放在55℃的水中浸种30min,沥水后则可催芽。

4.2.2喷药防治

药剂防治在疫病大局限发作时,从苗期开端防治。特殊是第一现蕾期,应打一次预防药,经常使用的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d-10d喷1次,延续防治3-4次。

以上就是今日番茄晚疫病的发作纪律及综合防治的全部内容,喜迎有须要的农人冤家来多多进修。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