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视的麦田金针虫,防治有妙招

2020-11-08 04:18

近年来,麦田金针虫危害呈上升趋势。其幼虫咬食小麦地下茎呈乱麻状,造成麦苗苦心死亡,致使麦田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

金针虫发生规律:该虫一般3年完成一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壤中越冬;3月下旬地温达8-12℃时,上升到小麦根际进行危害;4月上中旬危害最重;5月中旬地温升高,幼虫向深处移动,土温为21-22℃时停止危害;10月上中旬,表土温度渐低幼虫上升活动,危害秋播麦苗。成虫羽化后,活动能力强,对刚腐烂的禾本科草类有趋性。

金针虫危害症状:金针虫为害麦苗时,从小麦播种后即开始危害种子、嫩芽和幼苗根茎,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已长大的幼苗地下茎里取食为害,受害处被咬断但断口不整齐,被害株干枯而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金针虫发生情况:近几年金针虫在我县麦田发生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块危害较重,田间有大量越冬虫源。近期随着气温的回升,麦田地下害虫危害活动逐渐加重。

防治指标:3头/m2。

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1、播种前防治。常发地块播种前,精耕细作耕翻土壤,破坏地下害虫滋生繁殖场所;作物茬口合理布局;适当调整播种期。

2、浇水压虫。当麦田发生金针虫危害时,适时浇水,可减轻金针虫危害。因土壤湿度达到35-40%时,金针虫停止危害,下潜到15-30厘米深的土层中。合理施肥和及时除草等可压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程度。

(二)化学防治。由于金针虫是不出土的地下害虫,又没有趋味性,因此防治只有将药剂施入土中才有效。施药方式有拌种、毒土防治、毒饵、药剂灌根等。

1、拌种。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发生区,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对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拌后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

2、浇灌药水。发现金针虫危害后,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48%的毒死蜱乳油800倍液灌根或用50%的辛硫磷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隔5-7天灌一次,连灌2-3次。

3、毒土。用5%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开沟使用或顺垄散使,然后划锄、浇水,提高防治效果。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