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常见害虫特点及防治

2020-12-11 06:07

一、瓜蚜

瓜蚜的为害特征有三点:一是瓜蚜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在瓜的嫩梢、嫩茎和叶背面吸收汁液。二是瓜苗生长点及嫩叶受害后,叶片卷缩,严重时整个叶片卷曲。三是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大大缩短结瓜期。

瓜蚜的发生规律也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该虫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二是该虫繁殖的适温为18℃~21℃,在温室条件下,约1个月完成一代。三是因高温高湿和降雨冲刷,不利于蚜虫的生长发育,为害减轻。

瓜蚜的科学防治措施可以通过以下三点进行。一是采用黄板诱蚜,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趋性的习性,诱集有翅蚜。二是熏烟灭蚜,使用烟剂不会增加棚室湿度,烟气又能扩散到各处杀死蚜虫。三是药剂选用高效低毒的3%的啶虫脒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

二、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的为害症状主要有两点:一是叶片、叶柄处蛀食叶肉形成蛇形不规则的白色虫道,成虫刺吸叶面形成刻点。二是病原菌沿虫道、刻点侵入加重危害,严重时叶片脱落、花芽和果实被灼伤。

美洲斑潜蝇的发生规律一是在保护地内周年繁殖危害,因而保护地黄瓜受害较重。二是该虫发育最适温区为22℃~28℃,卵多产在植株中上部新叶上。

美洲斑潜蝇的防治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加强检疫,严禁染疫蔬菜产品、花卉、苗木等调往无虫区。二是在其发生初期或零星发生区,结合田间管理及时将有虫叶片摘除深埋或烧毁。三是在老熟幼虫化蛹盛期适当延长存水时间,淹灭已落地幼虫和蛹。四是每亩放置40~50块黄色粘板,以降低田间虫口密度。五是在害虫低龄时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统一进行药剂防治,适用药剂有48%乐斯本1000~1500倍或40%绿茶宝1500倍等,集中在早晨或下午4~6时施用。

三、烟粉虱和白粉虱

蔬菜生产上,烟粉虱和白粉虱常常混合发生,虽然这两种粉虱的形态有部分相似,但实际上烟粉虱的发生和危害比白粉虱更为严重。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是寄主范围不同。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非常广泛的世界性害虫,寄主包括74科420多种植物。除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蔬菜外,还可危害玉米、棉花、花卉、豆科作物等。温室白粉虱的寄主范围主要是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蔬菜。

二是危害能力不同。烟粉虱能够传播70多种病毒,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毒媒介,引起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植株矮化、黄化、褪绿班驳及卷叶。并且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现在学者认为,西葫芦、南瓜等蔬菜银叶病是烟粉虱为害所致,所以又称它为银叶粉虱。而温室白粉虱则只能传播几种病毒,分泌少量蜜露。

三是适应能力不同。烟粉虱可忍耐40℃高温,而温室白粉虱一般只忍耐33℃~35℃。这是烟粉虱在夏季依然猖獗的主要原因。

四是外部形态方面有所不同。

烟粉虱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选:选用抗(耐)性品种。是防治烟粉虱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最经济有效措施之一。从国外引进的鲜食番茄抗(耐)病品种有拉比、飞天、齐达利、迪利奥、荷兰8号、迪芬尼、宝丽、欧官(欧冠)、欧贝、雅丽616、德澳特302、科瑞斯728、斯科特等。樱桃品种如迪兰妮、千粉1106、金陵甜玉、圣桃3号、嘉樱一诺、丽晶T2等,可因地制宜选用。

洁:避免混栽育苗。在无虫苗房培育清洁苗(无虫苗)。清洁田间,不混栽、无残株、无杂草,无残虫。

诱:挂黄色粘板。监测虫情和诱捕成虫,兼治蚜虫、潜叶蝇、西花蓟马等。

寄:粉虱低密度时(每株小于0.1头成虫),少量多次释放丽蚜小蜂。

断:设施蔬菜防虫网栽培;秋冬季种植非适宜蔬菜,切断其生活史。

治:粉虱低密度时早期施药是化学防治成功的关键,控制种群增长、省工省药、保障蔬菜产品食用安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灌根法: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定植前或缓苗后每株灌根50毫升,对粉虱防效良好,兼治蚜虫、潜叶蝇、蓟马。②喷雾法:在成虫2~3头每株时及时防治。单剂慎用菊酯类、有机磷和新烟碱类杀虫剂(敏感地区除外)。推荐阿维菌素、甲维盐;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吡丙醚、溴虫腈(除尽;螺虫乙酯(杀卵和若虫)、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杀若虫);其他:矿物油(敌死虫)、丁硫克百威、苦参碱、藜芦碱。桶混推荐:阿维菌素和吡丙醚,溴氰虫酰胺和吡虫啉(噻虫嗪)。③熏烟法:30%敌敌畏烟剂每亩用量300克,或10%异丙威烟剂每亩用量30克,傍晚收工前将保护地密闭熏烟灭成虫。

四、野蛞蝓

野蛞蝓为害蔬菜的幼苗、咬食叶片和嫩茎,排泄粪便、分泌黏液污染蔬菜,使蔬菜品质下降。野蛞蝓有哪些习性特点?应该如何防治呢?

野蛞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繁殖。野蛞蝓产卵于湿度大且隐蔽的土壤缝隙中,每成体均产卵400余粒,卵期为16~17天,完成1个世代约250天左右,4~5月和9~10月为产卵盛期。阴暗潮湿条件下,气温在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卵孵化和胚胎发育最为有利,干燥的土壤环境对卵孵化、胚胎发育不利。

野蛞蝓在北方露地蔬菜生产中,每年有两个主要活动为害期:4~6月和8~9月。早春3月越冬成体或幼体开始活动进入第一个为害时期。夏季高温时常潜入土中或草丛中越夏。秋季天气转凉时越夏的虫体开始出来活动,主要取食各类秋菜,但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栽培环境下,秋冬春3季均适宜野蛞蝓的繁殖和活动为害。该虫性喜阴暗,白天潜伏、隐蔽在近地面植物叶背等遮光处,下午6点以后出来活动取食,晚上10~11点达活动高峰,后半夜活动减弱,清晨陆续潜伏。阴雨天活动取食最多。

野蛞蝓的防治主要是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两种措施相结合。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彻底清除大棚周围的杂草残叶等,铲除野蛞蝓栖息地和产卵的场所,可有效地减少虫口基数。

二是秋冬季深翻菜地,将越冬虫体翻至地表晒死或冻死,并及时清除杂草和作物残根烂叶。

三是采用高温闷棚措施,在栽植蔬菜之前,选择连续3~5天的晴日,严密封闭大棚农膜,使棚内气温升至60℃以上,以高温蒸灭野蛞蝓。

四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野蛞蝓白天无法潜入土壤缝隙里躲藏,遇强光照射后死亡,还可以有效地抑制野蛞蝓夜间爬出土缝活动与为害。

另外还可以通过人工捕捉和地面撒石灰、草木灰的方法控制其为害。

人工捕捉:傍晚时用树叶、菜叶、杂草等在菜地中做成诱集堆,并洒水造成阴湿环境引诱野蛞蝓,清晨天亮前集中捕捉予以彻底消灭。晴天晚上8~9点野蛞蝓爬出来活动时是进行人工捕捉的最佳时机,连续捕捉三四个晚上,可以基本上控制其为害。也可在雨后、阴天和晴天的清晨进行人工捕捉。

地面撒石灰和草木灰:野蛞蝓最怕碱,身上又有黏液,地面撒上干草木灰后,其夜间出来爬行活动时,体外黏上草木灰后就会很快死亡。而在大棚温室内的四周或外围四周、地头撒施石灰带,可有效阻止野蛞蝓进入大棚温室内。在野蛞蝓初发生为害阶段,应及时在蔬菜垄行间,或在定植后的植株间撒施石灰带,每亩撒用生石灰5~7.5千克。晚间野蛞蝓爬出来取食时黏着到生石灰就会死亡,保苗的效果相当好。

药剂防治时需要注意野蛞蝓是软体动物,它的腺体能不断地分泌出大量的黏液,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因此使用一般的杀虫剂是杀不死的,必须采用专杀软体动物类药剂才有防治的效果。药剂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土壤表面撒施。可用6%的四聚乙醛颗粒剂(密达),每亩用600克。也可用6%的甲萘·四聚颗粒剂(灭蜗灵),或5%的四聚乙醛颗粒剂(梅塔),或3%的氯唑磷颗粒剂(米乐尔),以上3种药剂每亩用量均为1~2千克,于傍晚时均匀撒在蔬菜根际周围,或撒施在野蛞蝓时常出没处的土壤表面,可有效杀死晚间爬出来取食的野蛞蝓。

二是配成毒饵撒施。用3%的四聚乙醛颗粒剂(梅塔)与豆饼粉或玉米粉等按1:10~20比例配成毒饵或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1千克对水10千克后,均匀喷于100千克的麸皮或玉米粉中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均匀撒在大棚温室内的周围、畦面和蔬菜根际土壤表面上,诱杀野蛞蝓效果很好。

三是配制药液喷施。在阴天上午或晴天清晨,即野蛞蝓尚未潜入土之前,可用30%甲萘·四聚母粉(除蜗净),配制成800~1000倍药液,或用70%的杀螺胺可湿性粉剂(百螺杀),对水稀释成1000倍药液,或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配成1000倍药液,或氨水的70~100倍液,或1%的食盐水等,把药液直接喷洒到野蛞蝓虫体上,可有效杀死未入土的野蛞蝓。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