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疔病别名,叶枯病、红肿病、娃娃病,是杏树的重要病害,在我县杏产区普遍发生,管理粗放的杏园表现尤为突出。那杏树疔病的防治技术要点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1、发病症状
被害新鞘生长停滞,节间缩短,叶片呈簇生状。病叶最初一部分呈黄色,以后渐渐增厚,从叶柄开始,沿叶脉进展,最后全叶变黄增厚,至如皮革,比普通叶片约厚4至5倍,病叶两面散生许多小红点,遇雨或潮湿,从其中涌出橘红色粘液。病叶叶柄基部肿胀,两个托叶上有小红点,后期病叶渐渐干枯,变为褐色,质地硬化,畸形并卷折,最后变黑,背部散生小黑点,病叶挂在树上越冬,不易脱落。
2、发病规律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叶内越冬,春季从子囊壳中弹射出子囊孢子气流传播到幼芽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随新叶生长在组织中蔓延。5月间出现症状,到10月间病叶变黑,并在叶背面产生子囊壳越冬。
3、防治方法
①秋季清理杏园,将杏树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②在发芽前对树体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消灭树上的病原菌。
③抽梢期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次。
防治方法
(1)5~6月间及时剪除病叶、病梢,集中烧毁。
(2)5月间摘除病芽、病叶,如果全面清除病枝病叶有困难的,可在杏树展叶期喷1:1.5:2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保定农药厂)、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治1次或2次效果良好,连续坚持数年可基本消灭或控制杏疔病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