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的原因,小麦出现倒伏怎么办

2021-08-31 19:51

在小麦生育中后期,因受气候因素或是栽培措施不当,造成小麦大面积发生倒伏,严重影响小麦成熟,造成减产的一种现象。小麦倒伏是种植小麦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小麦倒伏是什么原因呢?小麦倒伏怎么办呢?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倒伏类型: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

倒伏原因:①气候因素。在小麦灌浆期,由于降雨大风可使小麦大面积发生倒伏。②栽培措施不当。如播量过大,茎秆细弱,易发生倒伏。在五月下旬距小麦完熟前十天左右,浇了麦黄水的高产田,土壤松软,遇风雨易发生不同程度倒伏。另外,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也有一定差异。

补救措施:①疏通田间排水沟,将积水排除。大雨过后要及时给小麦做好排水工作,以免再次引起小麦倒伏,影响冬小麦后期生长和正常收获。②雨过天晴后,用竹杆轻轻抖落茎叶上雨水珠,减轻压力帮其抬头,但切忌挑起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捆把,以减少霉烂,利于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粒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挽回倒伏造成的损失。③喷洒磷酸二氢钾,以每亩150~200g,或16%的草木灰浸提液50~60kg,以促进生长和灌浆。另外,农户在小麦生长后期一定要加强病害的防治工作。对小麦纹枯病、白偻病、蚜虫等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喷药,增加小麦抗逆力和抗倒伏能力,通过综合防治来减少损失。

小麦倒伏的原因

由于风、雨天等恶劣天气,对小麦茎秆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茎秆承受有限,导致小麦倒伏。而支撑整个植株的主要结构是茎秆,所以植株茎杆和倒伏有密切联系。

1、小麦基部茎节形态结构特征与抗倒伏的关系

1.1茎秆粗细茎秆承受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株是否倒伏。在农业生产中,小麦一般是在基部节间处发生折断从而出现倒伏现象,所以两者之间关系紧密。由于茎秆类似圆柱体的外形,从力学的角度得出茎秆越粗,则越不易弯曲。

1.2基部节间长度当小麦基部的两节间总长度相同时,第二节间越短,小麦越抗倒伏,因此第二节间的长度与小麦倒伏紧密相关。

1.3基部节间的健壮水平若小麦基部第二节间的健壮水平比相邻的两节间高,则小麦倒伏可能性逐渐减小。

1.4茎秆健壮程度因素在影响倒伏指数的茎秆健壮程度各因素中,细胞壁厚度对其影响最大的,次之为节间长度,最后为节间内径,而节间外径与其关系不大。

1.5茎秆活力即使倒伏指数较小的小麦,其灌浆后期茎秆活力较强,但两者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1.6小麦基部节间茎秆鲜、干密度植株茎秆的鲜、干密度之间变化较大的小麦易倒伏。抗倒伏可通过提高基部节间干密度来完成,是因为其数值越大,节间干物质越多,茎秆承受力越大。

2、茎秆的显微结构与抗倒伏的关系

2.1茎秆组成小麦茎秆不是一种均匀介质的结构,其中间是髓腔,外周是表皮、机械组织、薄壁组织和维管束4种组织构成的茎壁。包括表皮细胞、厚壁细胞、薄壁细胞、维管束鞘细胞等细胞。

2.2髓腔茎秆的中央是髓腔,抗倒伏小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有小髓腔。相关资料显示,空干小麦抗倒伏能力相对于实干小麦较弱。

2.3维管束茎秆的大维管束数量多,且交替状排列,使单位面积大维管束数量及密度增加,进而小麦抗倒伏指数较小。维管束数目越多,表明机械组织越厚和木质化程度越高,小麦抗倒伏能力越强。

2.4机械组织由厚壁细胞组成的机械组织,位于表皮下层,其细胞又小又紧密相挨。机械组织越发达,小麦不易倒伏。综合分析表明,基部茎秆的维管束数量越多,壁越厚,抗倒伏能力越强。

3、茎秆生理因素

3.1茎秆木质素与抗倒性的关系茎秆中木质素不足可致使小麦倒伏的发生。并且其中木质素含量越高,抗倒伏能力越强。

3.2PAL、TAL和CAD活性与抗倒性茎秆木质素含量增加的前提是CAD、TAL和PAL活性的提高。因而CAD、TAL和PAL活性强弱会影响小麦抗倒性,其基础是它们影响了木质素的生成。

4、植株外形与倒伏的关系

4.1株高、重心高度与倒伏影响小麦倒伏主要因素是株高,小麦株高较低具有好的抗倒性。影响倒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重心高度,在缩短基部第二节间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重心高度,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抗倒能力。

4.2根部特征与倒伏植物正常生长和抵御外部不良环境的基础是根系的发达。根系发育不良、扎根不深、次生根少而细弱支持不住地上部分的重量容易引起倒伏。

5、栽培与倒伏关系

5.1播种质量播种质量差,播种较浅,土壤积水影响种子的发育,通气不好影响呼吸作用,导致小麦根系不发达,根少根弱根浅,易倒伏。

5.2播种量土地较为肥沃时,播种数量越大,小麦分蘖较多,若前期天气风多,后期阴雨天气多,易倒伏。

5.3播种密度播种密度越大,茎秆节间内径逐渐增大,增加了小麦倒伏的可能性。随植株播种密度增加,植株倒伏越易发生.

5.4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抗倒伏指数显著高于高氮处理。相同氮肥水平时,高密度种植的抗倒伏指数显著低于低密度种植,并且显著的互作效应在两者之间存在。

6、生长抑制剂与倒伏的关系

生长抑制剂可以降低小麦株高,提高茎秆强度,进而降低倒伏风险,稳定产量。例如矮壮素可以抑制二萜类激素前提的合成,进而节间长度变短,茎壁加厚,抗倒伏能力增强。

小麦倒伏怎么办

1、选用抗倒品种

在高产区选用矮秆或半矮秆,株型紧凑,能形成强大根系的丰产抗倒品种。不同品种的株高、茎杆机械组织发达程度及其韧性有很大差别,根系长势强弱也不同。目前高产条件下抗倒的优质品种有郑麦366、百农矮抗58等。

2、提高整地质量

整地质量不好是造成根倒伏的原因之一,因此,逐年增加土壤耕层,耕后必须细耱,机耕要配套,达到上虚下实,有利根系向纵深发展。特别是秸秆还田的田块,要早切秆、早还田,在收获后及时把秸秆切碎,667平方米撒上5千克尿素,然后深埋。加入尿素能使碎秸秆在土壤中温度更高,以便秸秆及早彻底腐熟,让所整田块达到“早、深、细、实、平”。

3、采取合理播种方式

高肥麦田多采用宽窄行相间或等距离条播。采用精播量或半精播量技术,控制基本苗。中产田块单株成穗,667平方米基本苗应控制在15万~18万株。多穗型品种667平方米基本苗应控制在12万~15万株。500千克以上的高产田块,667平方米基本苗应控制在7万~9万株。

4、科学管理

对越冬前群体偏大,长势强的旺苗,特别是晚播,底肥足的晚播麦田,冬季和返青期均应控制肥水,结合深锄镇压,以免返青后滋生大量春蘖,造成群体过大。另外,还可化控,对起身拔节期群体偏大,两极分化,叶色深绿发亮,叶片宽大,旺长,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在拔节前用50克多效唑加水25千克喷施,也能很好地控制株高,防倒伏。大穗型品种群体控制在每667平方米45万左右,多穗型品种55万株左右,一般不会倒伏,又能保证足够的穗数。小麦抽穗后,水分不能过足,遇阴雨连绵的天气,及时排涝,不使地面积水,如土壤过干时,浇水尤其应控制水量,以防水量过大,土壤形成泥浆,造成根倒伏,并影响土壤通气条件,促使早衰,降低粒重。总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科学管理,会大大降低小麦倒伏,使麦田能正常旺盛生长,也是促进我县小麦高产稳产的保障之一。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