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灌浆期,做好六点可稳产

2021-09-01 03:21

1、补施氮肥,浇好灌浆水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好灌浆水。小麦扬花期过后10天~15天,要追施氮肥,结合浇水,亩施尿素3公斤~5公斤。7天之后可以再追肥一次,这个时期补施氮肥,使小麦在灌浆期不早衰,生长旺势能提高灌浆速度,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提高。同时,补施氮肥能增强小麦对不利气候的抗性。

2、叶面喷肥增粒重,预防干热风

小麦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面追肥可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防病抗倒、减轻干热风危害。加快灌浆速度可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天复喷一次,可抗干热风,提高粒重。

3、拔除杂草

有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的麦田,要结合其他农事活动及时拔除干净,并带出田外,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

4、倒伏小麦补救

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因风雨而倒伏的,可在雨过天晴后,用竹竿轻轻抖落茎叶上的雨水珠,减轻压力帮其抬头,但切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捆把。喷洒磷酸二氢钾,每亩150克~200克,可促进生长和灌浆。

5、病虫害防治

小麦在灌浆前期,气温开始升高、湿度加大,是病虫害的高发期,要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轻重程度,对症防治下药,合理搭配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的目的。喷药要均匀,特别是中下部叶片也要喷到,药液要随配随用。

(1)以白粉病、锈病为主的病害防治

在灌浆期,温度比较高,也是病害最为活跃的时期,特别是白粉病、锈病。小麦白粉病以为害小麦的叶片为主。

感染白粉病的小麦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天~10天再喷1次。

小麦锈病大多发生在小麦的叶片上,叶鞘、茎秆和麦穗也有发生,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醚菌酯等药剂。

(2)以小麦蚜虫为主的虫害防治

麦蚜虫怕高温。在小麦灌浆期,由于温度比较高,麦蚜虫会爬到穗上躲避强光。这时,麦蚜虫会大量吸食小麦的汁液,致使粒重下降,影响产量,一般可减产20%~30%,严重者可达50%。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进行生物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喷药一定要在早晚麦田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且药液浓度不可过大,以免灼伤叶片造成减产;收获前20天应禁止使用任何叶面肥和农药,确保小麦产品无污染。可选用的药剂有46%氟啶虫酰胺·啶虫脒水分散粒剂、6%多曲古霉素·啶虫脒悬浮剂、2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75%吡蚜酮·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等。

6、适时收获

小麦在蜡熟期收获品质好、产量高。大面积收割在蜡熟初期全中期,小面积则以蜡熟末期进行最合适。根据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安排好收割先后,及早动手,突击抢收,做到适时收割。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