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加工淀粉技术的制作工艺

2021-09-18 04:49

在玉米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副产品,这大约占加工总数的30%左右,其中包括的主要种类有蛋白粉、种皮、胚芽粕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作为饲料原料,具有质优价廉的特性。本文将讨论玉米加工副产品加工饲料的工艺与技术以及在家畜食用中的应用,结合饲料生产具体情况等对其未来的综合发展空间进行展望。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1、原料影响情况

1.1玉米品质

玉米的吸水膨胀率与玉米品种有直接关系。相较而言,粉质含量较高的玉米品种其吸水膨胀率会大于角质含量高的玉米,粒度小的玉米籽粒会比粒度大的玉米籽粒吸水膨胀率大。而对同一品种的玉米,吸水膨胀率主要取决于胚乳的角质和粉状的含量。

1.2干燥条件

由于玉米在储存前都应进行干燥,因此干燥时的加热条件对玉米蛋白质、淀粉和蛋白酶的影响也应加以注意。当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增加时,将影响淀粉的产出率,也就是说淀粉遭到破坏的程度增加了。当玉米的干燥温度高于80℃时,玉米淀粉的产量将减少1/3,当干燥温度高于100℃时淀粉的产量将下降50%。这主要是由于过高的干燥温度会破坏玉米颗粒的物理性质。

2、加工技术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干法和湿法提取淀粉。干法是指玉米未经大量温水浸泡直接依次经磨碎、筛分、风选等步骤,除去胚芽和纤维获得脂肪含量低的玉米粉。由于玉米淀粉主要集中在胚乳中,而胚乳外的细胞质基质将给淀粉的分离和提纯造成一定阻碍,研磨又将机械破坏胚乳,因此为了减少玉米颗粒在研磨过程中破坏淀粉结构,通常采用湿法加工。湿法是指玉米经温水浸泡后,依次进行粗、细研磨,除去纤维、胚芽、蛋白质等后,得到高纯度的淀粉产品。二者相比,使用湿法生产的产品具有产品纯度高,生产效率高,并有很高的副产品收率。因此发展湿法加工生产淀粉已经成为主流。值得注意的是玉米湿法加工所采用的物理方法,主要目的是将玉米籽粒的主要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而我们希望通过加工就可获取成分比较单一的主要产品,如淀粉、可溶性蛋白、纤维和蛋白质等。

2..1浸泡时间

浸泡是生产玉米淀粉中最重要的工序,这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只有通过水分才能传递进入玉米颗粒内部,达到破坏蛋白质网状结构的目的。因此浸泡效果直接影响加工效率。传统的工艺步骤,玉米的浸泡时间一般在30h以上,占用整个加工时间的20%,是整个加工过程中耗时最长的步骤。

从研究结果看,玉米浸泡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变化过程较为复杂,简而言之就是二氧化硫进入玉米的胚乳中后,破坏了蛋白质基质的网状结构,解脱了淀粉分子的束缚。一般来说,浸泡时间需30-50h,此时淀粉分子的糊化温度将随之增加,且糊化的温度范围减小。

2..2浸泡温度

浸泡温度一般选择在50℃左右为宜。这主要是由于过高的浸泡温度会使淀粉严重水解,从而影响淀粉的得率和质量。当浸泡温度超过55℃时,乳酸菌的生长将会受到抑制,当浸泡温度超过60℃时,蛋白质将变性。此外,浸泡温度也严重影响玉米的吸水膨胀率,虽然提高浸泡温度能够提高玉米籽粒的膨胀速度,但是玉米的最终膨胀程度却没有改变。因此在浸泡时应避免温度过高。

2..3亚硫酸浓度

在玉米浸泡液中一般都会添加亚硫酸,这主要是因为亚硫酸本身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防止有机物的腐败;同时,亚硫酸会破坏玉米颗粒的蛋白质网状结构,亚硫酸能与蛋白质基团发生反应,生成蛋白质硫代硫酸盐,这种盐溶液易溶于水,能够扩散到浸泡液中。而由于亚硫酸的存在会加速玉米对水分的吸收,增加淀粉产出率。同时,亚硫酸的加入能使蛋白质网状结构发生改变,催化生成孔结构,这一结构能有效的使淀粉与蛋白质机构分离,有利于淀粉分子的脱出。但是,在使用亚硫酸也应注意,亚硫酸的挥发性较强,较易散发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酸性,人体吸入后有害健康,同时也对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一般浸泡液所使用的亚硫酸浓度一般控制在o.25%以内。

3、结语

作为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玉米的重要位置日益显现,而玉米淀粉的加工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玉米淀粉加工行业的整体发展也令人瞩目。而目前我国这一领域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玉米品质参差不齐、工艺技术落后和新I艺开发困难等,这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问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加以解决。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对加工条件、加工工艺等不断探索,找出最佳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为我国的玉米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玉米加工副产品特性

1.1营养特性

在玉米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和原料来源等差异都会对其副产品的种类和组分含量造成一定差别。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已经对玉米加工副产品的成分、营养等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产品营养丰富、种类齐全,其中,无论是蛋白质含量还是维生素、矿物质及营养因子等,都具有较高的含量,是制作饲料的理想原料种类。如果这些原料可用于畜禽动物的饲料中,相关的饲料营养价值可以与大豆饲料甚至动物性饲料相媲美。而且在国内已有利用玉米种皮生产饲料代替鱼粉的先例,这也表明开发饲料蛋白是利用这类资源的重要途径。

1.2应用现状

作为一种营养源,玉米蛋白粉作为非全价蛋白质,一般用于饲料生产中。这主要是由于玉米蛋白粉中含有近半的醇溶蛋白,这类蛋白可以完全溶解,形成醇溶性蛋白溶液。综合国际相关生产企业的经验,这类醇溶性蛋白可以生产优质的食品皮膜剂,这类试剂作为食品表面光泽剂,不仅能够提升食物外观,同时能起到保鲜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玉米蛋白粉中的玉米黄色素可用溶剂抽取提纯,其色素回收率接近100%,这就使这类物质的生产较为简单,作为天然色素之一,这类物质与少量其他试剂并用,可显著改善食物的着色效果;玉米胚芽粕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主要是碱性蛋白质,这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远高于其他蛋白质,完全可以用于生产饲料。如果能够提取更为优质的玉米胚芽蛋白粉,那么这类蛋白粉甚至可作为营养食品添加剂用于人类食物中,比如加入面包、糕点中,也可进一步提纯,并将胚芽进行分离,制作饮料食用蛋白;而玉米种皮的主要成分是可食用纤维,利用玉米皮制备饲料和食用纤维的相关研究较为成熟,而随着近年来的相关技术发展,使用玉米种皮生产木糖和乙醇等产品的技术也逐步成熟;玉米湿浆中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营养资源较为丰富,可作为抗生素和味精生产原料。而在饲料生产过程中,玉米湿浆也是重要原料之一,但在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氨基酸含量降低易变质等。随着近年玉米淀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玉米湿浆的产量也远高于市场需求,这些玉米湿浆大多以废液形式直接排放,利用率较低,价格也呈断崖式下跌。

2、玉米加工副产品工艺特性

2.1菌种

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目前对发酵工艺的研究较为成熟。发酵工艺的主要控制点为微生物。微生物主要由霉菌、酵母菌及芽孢杆菌等构成。其中不同的霉菌可分泌不同的酶,这些酶对分解纤维素及淀粉等大分子化合物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分解后的化合物可直接供给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2.2品控

生产饲料的关键品控节点主要是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玉米加工副产品加工饲料不仅利用微生物对玉米种皮、玉米湿浆、玉米蛋白粉等进行分解,同时也使得原料中的淀粉和半纤维素分解合成生物性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菌种的选择是品控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会严重影响发酵产品的质量。

3、结语

玉米加工所产生的副产品种类较多、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目前在各类饲料中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随着国际相关领域竞争的不断加剧,在我国相关企业中大力推广玉米加工副产品生产饲料十分必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有效的减少环境负担,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随着所生产的饲料品质的提高,玉米加工副产品所生产饲料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这也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不断地从各方面深入研究,改进生产方法,把控生产工艺,优化品控环节,积极提高玉米加工副产品饲料的质量,为我国原粮加工和饲料生产技术的发展继续努力。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