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的防治技术

2021-09-20 05:02

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及栽培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经济有效的措施。选育抗条锈病品种,应培育小种专化抗性品种,也要注意培育慢锈性的非小种专化抗性品种。在利用小种专化抗性品种时,要根据生理小种的种类及数量分布,进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尤其要注意避免品种单一化,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往往造成抗性基因的单一化,从而引起抗病性的丧失。在一个地区,抗病品种的轮换种植,即用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轮换种植,或种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多个品种,使抗性基因多样化,可以稳定小种的变异,避免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另外,还可以培育和利用聚合品种(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在一个品种中)、多系品种(抗不同生理小种的多个品系的组合)或多抗品种(抗多个小种,或兼抗其他病害的品种)。鉴于非小种专化的慢锈性在生产上具有应用价值,目前已开始进行研究,并已有一些慢锈性品种在生产上推广。最近,由于小种专化抗性与非小种专化抗性各有其局限性,因而有人提出将选育具有比较广泛微效基因抗性又有较强小种专化抗性的丰产良种作为育种的新方向。

②药剂防治在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或在病害流行年份,药剂防治是减轻病害的重要辅助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控制秋苗菌源和春季流行。粉锈宁(三唑酮)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防治锈病药剂。该药具内吸治疗作用,持效期长,用药量低,可用于拌种或叶片喷施。在秋苗常发病区,用种子重量的O.03%(有效成分)拌种,播种后45天仍保持90%左右的防效(注意超过药量易发生药害,会降低出苗率)。秋苗发病早的地区或田块,每亩用药4—8克(有效成分)对幼苗喷药。拔节至抽穗期,病叶率达20%左右时,立即每亩用药7—14克(有效成分)扑灭发病中心,或进行全面防治。中国农科院提出不同类型品种的每亩用药量为:高感品种9—12克,中感品种7—9克,慢锈性品种4—6克。一般施药l一2次。如果流行时间早,流行速度快,品种又很感病时,则需喷药2—3次。此外,粉锈宁还可兼治白粉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白秆病等。

③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避免过早播种,以降低秋苗发病率,减少早播冬麦区向相邻地区传播的菌源量;铲除海拔1400m以上地区的冬、春麦自生麦苗,可大大减少越夏菌源和早播地区的秋苗发病;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南方麦区注意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湿度;北方麦区则要注意灌溉。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