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柑橘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些病虫侵害,像柑橘黄化病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防控,严重造成柑橘树势衰弱,果实不好,减产导致经济效益受损。那么柑橘黄化如何治疗呢,下面来看看柑橘黄化治疗方法吧。
一、柑橘黄化病如何治疗?
柑橘黄化病的发生大多数伴随着一些根部生病的问题,如果有水特别多,就需要及时排水,如果根部有很多根线虫导致柑橘树免疫下降,我们就要及时喷洒农药,喷药时应该在跟线虫产卵季节之后喷药,一次性解决虫害。
柑橘黄化病主要的症状就是,叶片会出现一些黄化的现象,柑橘叶子发黄一般是,由于根部不透气,发生腐烂,水分积压。柑橘营养失调的时候也会发生黄化现象,除此之外,肥料的损害根线虫,还有缺少营养元素也会引起黄化病的发生。黄化病发生的前兆一般是果农,为了追求高的经济效益,结果很多。没有进行合理的蔬果只是通过,喷湿了一些柑橘叶面肥料,进行了补充养分,甚至还会使用一些激素,强制促产,导致果树内的元气大伤,营养物质被掏空,又得不到补充,所以会使树体黄化。
很多果农问柑橘黄化病可以治疗吗?答案是肯定是可以治疗的。柑橘黄化病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来解决,这些管理包括水肥管理,种植管理。而相比较黄龙病来说,黄龙病是目前没办法治好的,如果黄化病,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治。柑橘树的抵抗力下降,黄龙病,一旦发生就会成为重灾区,所以要及时处理黄化病,管理好自己的果园。
二、柑橘黄化治疗方法
(1)、加强管理:
1、合理负载,对已经发生黄龙病的园区,建议老树、病树、弱树不挂果,病树包括有根腐病、褐斑病、溃疡病等病症的树,树势很弱,抵抗力差,极易上病。
2、改变基肥施用时间。采果后,落叶前1—2月施基肥,这样秋冬季节有大量养分回流储存,保障作物顺利越冬,来年萌芽时的营养供给充分,树体健壮不易受病害侵染。
3、不可过多使用化肥、激素等促产。化肥,特别是磷肥过多形成拮抗、固化其他营养元素,导致树体变弱。应多使用生物菌、中(草)药制剂、有机肥、高能量物质、中微量元素等改变土壤营养状况、根际环境、恢复树势。
(2)、防治技巧:
1、药剂的选用,宜选具有医养结合作用的产品:中草药制剂、生物菌、沃丰素以及对相应病原有助杀作用的药剂如大蒜油。
2、防虫:因柑橘木虱是黄龙病一的田间自然传病媒介,所以对木虱的防治至关重要,通过定期喷施大蒜油对其有驱避作用或通过其他杀虫措施减少虫源。
3,立体化用药方式,包括喷叶、灌根、刷干等方式。中(草)药制剂与作物亲和、传导性好,树体的根、皮、叶、果都能够吸收药液的有效成份并随着植物的代谢循环进行上下传导杀灭潜藏在韧皮部里的病原菌。
4、剪除病枝,将剪除的病枝清除集中烧毁,涂抹剪除部位的后半部。病枝一定要重剪,不是仅剪已经发病的部分,而是往近根方向至少半米以上,涂抹近根方向的枝干不低于半米。涂抹时可用中(草)药制剂复配生物菌剂,生物菌剂涂抹后,在紫外线光强的区域虽会大量死亡,但其降解物对防控病害有独特作用,存活下来的少量菌会进入韧皮内与有害病菌形成拮抗,起到阻止单株蔓延的作用。也可用中草药制剂复配大蒜油或其他防控细菌病害的制剂。
5、灌根:柑橘黄龙病多伴有根腐,只是剪除病枝条是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的,用中(草)药制剂复配对病原有助杀作用的其他药剂灌根,灌到毛细根区域,特别注意中(草)药制剂的用药量一定要足,建议染病的植株好人工开环状沟,多种药剂一起灌在毛根区域使用。
6、用药时机要选对。抓好冬春季清园、花前灌根、花期喷雾,每次抽条放叶时,是重防的关键时机,抽条放叶时花序、嫩叶、嫩枝,抽梢时嫩芽、嫩叶易于被侵染,同时当作物受到自然伤害(大风、冰雹)以及农事操作(如摘果子)等容易造成伤口,利于病菌侵染,也要作为重防时机。每次用药时应选用中(草)药制剂、叶面肥(沃丰素),同时适量复配大蒜油及其他制剂。中(草)药制剂安全性高,可在植物敏感期如花期、幼果期等早用,可在症状初显时高浓度使用,也可缩短间隔期和复配大蒜油或化学药使用,不会产生药害,并且效果更好,其中含有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及时给作物补充养分,增强树势还能及时的修复伤口阻断病原侵染途径。
三、柑橘黄化病的危害
橘种植果园会出现大面积的叶片黄化问题,会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是柑橘树变的抗逆性降低,产量降低,果实品质变差。这样就会导致种植柑橘的果农,收益减少。有些果农看到,柑橘叶子发黄就认定这是黄龙病,为了防止黄龙病,病原体的传播,它会减少种植密度还会立刻砍掉一些,症状比较明显的柑橘树。但事实上,柑橘黄化叶子褪色,发黄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柑橘黄龙病。这个一定要区分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