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夜蛾如何防治?果园变色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21-10-25 00:48

变色夜蛾如何防治?变色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在上海、青岛、南京、杭州、无锡、连云港等地,幼虫为害合欢、紫藤、桃和梨等,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会残留主脉和叶柄,成虫吸食柑橘等果汁,引起落果。

1发生规律

变色夜蛾是以蛹越冬,蛹期260天左右。越冬代的变色夜蛾发生在4-9月份,第二年的6月是羽化盛期。成虫有趋光性及一定飞翔能力。变色夜蛾的成虫,一般是在入夜晚7时左右进入橘园,多会停留在枝叶上,以后逐渐转移至果实上刺吸果汁,夜晚9时以后为活动的高峰。常见其雌雄成虫追逐,交尾。经过数天时间,待卵成熟后,开始产卵。6-7月,产第1代卵。每一雌成虫每次产卵的数量较大。6-7月幼虫危害叶片。幼虫经7龄,7月下旬成虫出现。7-9月份产卵,7-8月份幼虫又进行危害,9月上旬陆续化蛹越冬。

第1代的变色夜蛾是在6月下旬至9月间发生,而第2代则是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间发生。初孵的变色夜蛾幼虫会在叶背上取食叶肉,危害不大。但在3龄以后,幼虫食量就会变大,食尽叶肉,仅会残留主脉、叶柄和茎秆。5月至10月会是变色夜蛾幼虫的危害期,因此在变色夜蛾发生特别严重的时候,完全可以将部分植物的叶片全部食尽,从而导致植物枯死。

2防治方法

2.1切断传播渠道,保护利用天敌

变色夜蛾的成虫主要通过交通工具的携带进行远距离的传播,因此需要做好对植物的检疫的工作,防止其伴随着苗木的调运而传播至他处。同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也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好鸟类、蛙类、螳螂等有益天敌,以捕食变色夜蛾。

2.2人工捕杀幼虫和成虫,摘除卵块集中的叶片

对于低矮的果树,可以根据观察地面掉落的虫粪和果树的危害状,进行人工捕杀幼虫。摘除掉卵块集中、幼虫群集的叶片,将这些叶片集中带出园外焚烧或者掩埋,清除卵或低龄幼虫,降低虫口的基数。同时要及时修剪、清除枯枝落叶,中耕和松土,以提高果树的通透性,增强树势。

2.3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的有趋光性,在成虫的羽化期和发生期,采用性引诱剂和设置黑光灯、电子灭蛾灯,或者是高压汞灯等,对成虫进行诱杀。

2.4药剂防治

在虫口密度高,且必须用药剂进行防治时,开展药剂防治。最好是选在变色夜蛾幼虫3龄前,喷施药剂防治。防治药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质量分数,后同)虫酰肼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1500倍液+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或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或35%伏杀磷乳剂2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50%啶虫脒3000~5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6000~8000倍液,或3.2%甲氨阿维·氯微乳剂2000倍液,或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3000~3500倍液等进行防治。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