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匀植高产栽培技术

2021-10-27 14:01

大豆的产量是群体产量的最终表现。大豆植株个体在大田群体中的均匀分布,既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又能保持单位面积较多的群体,达到充分利用土壤、光能等资源(特别是大豆前中期),有利于协调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密度是产量的首要因素,且人为较易控制。通过均匀种植,配合其它有效措施的调节,实现大豆匀植高产栽培。其技术关键主要是以种定密、以肥定密、均匀播种措施调密等。

1.根据品种株型性状、分枝等特性确定种植密度、行距和株距。①矮秆、早熟、抗倒、无分枝的主茎型品种:行距30~40厘米,株距8~10厘米,留苗密度1.8~2.5万株。②冀nf58、五星3号等株型紧凑、抗倒、分枝2~3个,主茎结荚与分枝结荚并重型品种: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左右,留苗密度1.2~1.8万株。③株型高大、分散、分枝3~5个以上,分枝结荚为主的品种:行距50~60厘米,株距15~20厘米,留苗密度0.8~1.2万株。

2.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和管理水平确定种植密度。在根据品种确定种植行距后,还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肥管理水平进行密度调节。土壤肥力较高、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选择适宜密度的下限;反之,土壤瘠薄、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块,选择适宜密度的上限。3.足墒早播。早播可以明显增加产量,增加脂肪含量,一般在6月10~20日播种。播种时要足墒下种,为前期蹲苗打下基础。

4.采用可调精量播种机或人工点播。选用可调精量播种机调节好行距,调好播量,进行试播,确保无误后进行播种。播种过程中防止“堵眼”、“漏籽”,防止播种过深或过浅。人工点播应严格掌握行距、穴距和下种量,一般每穴2~3粒。

5.及时间苗定苗补苗。大豆出苗5天后,及时疏苗定苗,对于播后的缺苗断垄,要及时补苗或芽苗移栽,通过间苗定苗补苗措施,实现苗全苗匀苗壮。

6.调密措施。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在大豆生育期间通过肥水措施调节大豆生长,确保个体生长与最佳群体统一。以下情况需要调节:①苗期密度不足。当田间出苗率较低密度不足时,幼苗期可以通过补籽、补苗措施进行调节,分枝期通过肥水增加分枝的生长、开花期通过肥水促进单株结荚数进行群体调节。②密度偏大或过大。按均匀种植技术要点一般不会形成密度过大,当密度超出技术要求范围,苗期(分枝期前)一定要采取间苗措施,使其达到最佳密度。偏大情况下可采用中耕措施、控水控肥措施调节群体生长,对多雨年份生长中期有旺长苗头、有倒伏危险的地块,及时喷施抑制剂(多效唑)控制其生长。③开花期水肥。开花期水肥是大豆增产关键措施。一般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根据苗情确定肥量。防止追肥过量造成田间郁闭、落花落荚。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