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

2022-09-23 20:19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恶性病毒病,要防治该病,在秧田期、分蘖期及时用药,可选用吡蚜酮可湿粉或噻嗪酮可湿粉等农药进行喷施,并及时拔除病株。

1、秧田期药剂防治:在秧苗移栽前施一次“送嫁药”;未经拌种处理的秧田,于秧苗一叶至三叶一心和移栽前各喷药一次,秧田周围杂草也同时喷药;药剂可选25%吡蚜酮可湿粉16~20克/亩,或25%噻嗪酮可湿粉30~40克/亩。

2、分蘖期药剂防治:移栽时要注意剔除矮小病秧,移栽到大田后,根据迁入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适时喷施速效和持效杀虫剂等,压低白背飞虱虫口数量,降低病害流行风险。药剂可选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40克/亩,或25%吡蚜酮可湿粉16~20克/亩,或25%噻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150克/亩,或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克/亩,兑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

3、及时拔除病株:在水稻栽后20天内,对丛病率超过3%的发病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踩入泥中,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或将储备秧苗补上,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早发,保证有效分蘖数。

水稻秧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在秧苗期发生立枯病危害很大,因此建议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恶霉灵水剂、甲霜恶霉灵水剂进行喷防,必要时还可以添加生长调节剂一起喷施。

一、水稻立枯病发生原因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幼苗期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发病原因主要是气温偏低、温差过大、秧苗长势较弱等。

二、水稻立枯病危害症状:

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生理性立枯病主要发病原因为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而出现的发病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生轻时,苗床秧苗变黄,严重时秧苗成片枯死。

病理性立枯病是由于土壤中病原菌侵染引发的一类病害,表现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两种立枯病对水稻秧苗危害都很严重,如发现晚,防治方法不当,防治不及时,都易引起整体秧苗死亡。

三、推荐防治药剂:

1、恶霉灵水剂;

2、甲霜.恶霉灵水剂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喷雾防治,对长势不良的秧地,施药时可加生长调节剂“碧护”或叶面肥等喷雾防治。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