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怎么栽培猴头菇?

2023-01-27 16:56

在菌类蔬菜里面,是比较少见的一种,也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被列入八大山珍之一。猴头菇具有很好的使用功效,具有营养与药用的结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猴头菇的销售市场逐步在扩大中。那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猴头菇营养与药用作用,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猴头菇营养与药用作用

猴头菇的营养成分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质26.3克,是香菇的二倍。它含有氨基酸多达17种,其中人体所需的占8种。每百克猴头含脂肪4.2克,是名副其实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故可以使人体提高对疾病的免疫能力。猴头还是良好的滋补食品,对神经衰弱、消化道溃疡有良好疗效。近年来,在抗癌药物筛选中,发现其对皮肤、肌肉癌肿有效。所以常吃猴头菇,无病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有病可以其治疗疾病的作用

塑料大棚怎么栽培猴头菇

一、塑料大棚建造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大棚规格:东西长45米左右(根据栽培规模大小确定),南北宽8米,北墙高(含下挖深度)2.8米,南墙高1.6米,南北每隔15米砌一分隔墙。墙为砖结构,北墙为双层空心墙,以利保温;南墙每隔3米设两窗以便通风。棚内地面下挖50厘米,棚顶面采用无滴膜覆盖保温。有条件的菇农也可利用冬暖蔬菜大棚进行猴头菇栽培。

二、栽培季节

根据猴头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应用塑料大棚栽培,在山东一般应于10月中旬制栽培袋,约经一个月的培养至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翌年3月上中旬出菇结束。

三、栽培袋的制备

1、培养料配制配方①:棉子壳90%,麸皮8%,石膏1%,过磷酸钙1%。配方②:棉子壳58%,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配方③:棉子壳50%,玉米芯粉38%,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将上述各配方原料拌匀,按料水比1:1.2~1:1.4加水调至含水量65%。

2、装袋采用15厘米×32厘米~34厘米×0.0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重约0.4千克~0.45千克。料要适度压紧,然后用绳所紧袋口。

四、灭菌

1、常压灭菌将培养料袋分层置放灭菌锅内,加热至100℃,保持10小时,停火焖5小时~6小时,然后将袋取出冷却接种。

2、高压灭菌用大容量高压灭菌锅,料袋亦分层放置,保持压力1.2千克/平方厘米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零时,开锅盖将料袋取出冷却。大容量灭菌锅灭菌时,如将压力升至1.5千克/平方厘米则易发生熔袋、胀袋现象,影响灭菌效果。

猴头菇出菇管理方法

将发满菌的菌袋两端所绳解开,轻拉袋口随即复位,以改善菌袋内部通气条件。将棚内湿度提高到85%以上,保持棚内温度在10℃~20℃。进入11月下旬后,北方地区日照增温强度明显减弱,白天可适当去草帘增加日照增温,夜间盖草帘保温。如光线强,棚内温度偏高,白天可适当加盖草帘遮荫。晴暖天气,轻开南面窗户适度通风。

一般经7天~10天即开始现蕾,再经10天~15天猴头菇子实体菌刺长约0.5厘米~1厘米时即应及时采收。采收后要消除菇根,继续培养。严冬季节,如大棚保温效果差,可暂停出菇管理,至2月上旬气温回升后再行管理。一般可收2潮~3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由于大棚保温性能好,冬季棚内蒸发量小,因此管理中应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严禁向袋口、菇蕾喷水,以免引起菇蕾腐烂。

对出过2潮~3潮菇的菌袋,可采用覆土畦栽的办法,其生物效率一般可超过120%。其方法是:在棚内挖宽1.2米,深25厘米的畦,将菌袋脱去塑料袋,3个~4个一束竖置畦中,上盖约2厘米厚的细壤土,浇透水,以后保持畦内潮湿状态,约经15天左右,可出一潮菇,菇体大者直径可达25厘米以上。至菌刺长达0.5厘米时即可小心采收,将粘有泥土的菇柄部分用刀削掉,即可出售或加工。

应用此法可将出菇期延长至4月中下旬。该办法也可用于未出菇的猴头菌袋栽培,增产效果亦十分明显。

椴木香菇高产栽培三要点

第一,密接种: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菌丝浸透椴木。椴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吸收和蒸发水分,干湿交替的水分运动能使椴木内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菌丝深入椴木吃料,从而加速椴木成熟,减少受杂菌感染的几率。

第二,深接种:种穴深则装菌多,有利于增强抗旱力,减少外界温差对种穴底部种块的刺激。种块内菌丝体在温、湿度较恒定的条件下会快速萌发,成活率得到提高。深打穴,增加木材切向的深度,使菌丝吸收到更为充足的养分,产量会大大提高。

第三,早接种:低温条件下空气中杂菌孢子密度小且活性低,不易萌发成菌丝体,而香菇菌丝却能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定植,且抗性强,菌丝生长健壮,成活率高。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