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季节
生姜喜温,不耐寒,不耐霜,从出苗到初霜适于生姜生长的天数应达135-150天以上,生长期内有效积温达到1200-1300℃以上,要将其整个生长期安排在无霜的温暖季节。
二、适期播种
一般终霜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开始播种,播种过早,地温低,出苗慢,极易造成烂种和死苗;播种过晚,生长期短,影响产量。
三、整地
生姜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松软透气,呈微酸性土壤,并实行3-4年以上轮作。秋耕深翻25-30厘米,第二解冻后耙平,并施入大量有机肥。一般亩施优质圈肥3000-5000公斤,绿营高有机复混生态肥50公斤,狮马牌高钾复合肥50公斤,德国红牛牌硫酸钾15公斤,将地面整平耙细。
三、合理密植
播种量是否合理受品种、土壤、肥水条件、播种期、播种量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每亩5500-6500株。
四、遮荫
生姜不耐强光和高温,苗期正处于炎热的夏季,若无遮荫措施,姜苗矮小,从而导致减产。必须插影草、搭姜棚遮荫。
五、中耕除草
生姜根系较浅,不宜深耕。出苗后可结合浇水松土保墒、提高地温和清除杂草。生姜播种后趁土壤湿润在姜沟及周围地面喷除草剂。
六、地膜覆盖
生姜播种后,用宽1.2米的地膜拉紧盖于沟两侧的垄上,沟底与上部膜距离保持15厘米,幼芽出土后,待苗与上端地膜接触时,打孔引苗,第一侧芽发生时撤去地膜。
七、合理浇水
1、发芽期
一般出苗70%时浇第一水。但由于土质或天气等造成出苗前土表干时,可选择晴朗温暖天气浇一小水,需经常保持地面湿润以防土壤板结。一般在播种半个月后浇第一水,2-3天后接着浇第二水。
2、幼苗期
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度65-70%,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最好,暴雨之后注意排水防涝。
3、旺盛生长期
一般每5-7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度75-80%,收获前2-3天浇最后一水,保证生姜收获时根茎上带些泥土,便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