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多发生在玉米生育后期,一般危害性不大,但近来由于阴雨连绵、湿度较大,适宜该病发生,现正至玉米的灌浆期,可能使玉米锈病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症状
该病主要浸染叶片,严重时可浸染苞叶、果穗和雄穗。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淡黄色小点,以后突起,扩展为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冬孢子。造成叶片干枯,植株早衰,导致玉米产量减产或籽粒失去商品价值。
二、发病规律
玉米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重复浸染,并由南到北流行蔓延。当气温在20-30℃,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在95%以上,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块,将加重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选择抗病性和丰产性较好的优良品种。
2、改革玉米种植制度避免连作,以防土壤带菌量增大,提倡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并对带有病菌的前作玉米秸秆作烧毁处理,可减轻玉米锈病和其他玉米病害的为害。
3、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对田间发病的病叶及时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菌源。
4、加强肥水管理应多施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提高植株抗病性;适度用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
5、及时中耕培土对土壤粘重板结的地块要及时中耕培土,促进土壤养分代谢和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寄主抗病能力。
6、推广玉米种包衣技术对种子进行包衣,用粉锈宁、立克锈等药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可减小锈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7、药剂防治重病区要在发病始期喷药。可用25%粉锈宁可湿粉或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40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连喷2-3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若喷后24小时内遇雨,雨停后应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