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一增四改”及“晚收增产”技术

2017-12-03 13:58

一.“一增四改”增产技术是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玉米生产主推技术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

技术要点为:

1.根据我县玉米生态、生产条件,大力推广郑单958、浚单20、22、新单23、峰玉287等耐密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

2.力推广铁茬免耕机播技术,亩播量2.5-3公斤,麦收后抢时播种,争取在6月10日前播种结束。

3.适时定苗,合理密植。耐密型品种:中产区亩定苗4000-4500株左右,高产区亩定苗4500-5000株左右。大穗型品种:亩定苗3500-3800株,亩留密度较常规多300-500株。

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以地定产,以产定肥,缺啥补啥的原则,进行N、p、K、微合理搭配,科学施肥。一般亩施纯氮15-18公斤,五氧化二磷5-7公斤,氧化钾7-8公斤,钾肥、磷肥和1/3氮肥做底肥或在苗期施入(播后25天左右),2/3氮肥在大喇叭口期施入(播后45天左右),做到肥水结合,提高肥效。

5.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大力推广包衣种子、化学除草技术。苗期喷洒内吸性杀虫剂防治蓟马、麦秆蝇等害虫,大喇叭口期颗粒剂丟心防治玉米螟。

6.适时收获,苞叶发黄后7-10天收获,一般可增产一成左右。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倒伏问题,尤其是在密度过大,有倒伏趋势的地块,及时喷施玉米抗倒剂预防,如矮壮素进行预防。

二.晚收增产

当前生产上种植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籽粒尚未停止灌浆。一般在玉米授粉后40-45天,即乳线下移到1/2至3/4时农民往往就将玉米收获,此阶段收获比玉米完全生理成熟要早8-10天,一般要减产8%左右,中晚熟品种的减产幅度则达到10%以上。据多年试验,在不影响种麦的情况下,玉米尽量晚收可延长灌浆时间,从而稳定和增加粒重,可提高玉米商品品质。一般中熟品种,在授粉后40天到完熟前,每晚收一天,千粒重可增加2克左右。玉米适当晚收,籽粒灌浆饱满,最大限度地实现籽粒库容潜力,是实现夏玉米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

玉米成熟的外部长相特征是:苞叶变白松散,籽粒变硬,皮层光亮。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籽粒与穗轴相接的断面处出现黑色层,此时玉米已进入完熟期,可以收获;二是籽粒乳线消失。生育期在100天左右的品种,授粉26天前后,籽粒顶部淀粉沉积、失水,成为固体,中下部为乳液,两者之间形成较明显的乳线。随着淀粉沉积量增加,乳线逐渐向下推移。当籽粒含水量下降到40%左右时,粒重达最大值的90%左右,乳线上方坚硬,下方较硬有弹性,为玉米的蜡熟期。从外观看,多数品种果穗苞叶由绿变黄,但仍包得较紧。授粉后50天左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并且包裹程度松散,此时粒重最大,玉米产量最高,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时期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