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季抗旱播种技术措施

2017-12-06 17:56

广大农民朋友们:

今年我区备耕春播生产特点是:1、据双阳区气象部门预报预测,今年春季降水偏少,约80mm,有阶段性春旱发生,春季第一场大于等于10mm降水约出现在4月下旬,春季气温稍高约7.0℃;2、由于2011年夏秋两季降水偏少,导致大田土壤蓄水量也较少,大田表墒和底墒较差,尽管大田现有少量积雪,但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大田积雪会迅速融化,同时春风逐渐加大,土壤表层土壤水分将大多散失,耕层以上土壤墒情还要下降;3、我区已连续多年降水偏少,土壤蓄水量严重不足,今年又遇到了暖冬,前春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很大;4、目前,全区大、中、小型水库容量较少;5、由于今年冬季气温持续偏高,有利于虫卵、病源菌越冬,易造成作物生长季病虫害发生蔓延。

为此,今年春播形势不宜乐观,要立足抗旱夺丰收,尽早做好春耕期间的各项抗旱技术和栽培措施准备工作。

1、选用拱土能力强,较抗旱的玉米品种进行播种。各地根据当地气象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品种。

2、抓住墒情,适时抢墒播种,播后重镇压。抢墒播种时间应在4月中旬自西向东进行播种。要做到开沟、播种、镇压一次完成,尽量减少耕层动土的次数。

3、大力推广垄侧保墒栽培技术。垄侧保墒栽培技术是在上季垄作栽培后,第二年播种时不经过灭茬,在原垄垄内施入底肥后,直接在垄侧穿一犁起垄,然后播种的栽培方式。垄侧栽培技术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省时省工,投入少,效益大,通过去年我县部分示范户试验示范,是一项非常适用的抗旱、保墒、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的免耕栽培技术。非常适合我区的坡岗、漫岗和平地。据去年5月12日调查,垄侧栽培出苗率为98%,灭茬坡岗地为54%,灭茬平地为70%;降水后7天(即5月20日),垄侧栽培出苗率为98%,灭茬坡岗地为90%,灭茬平地为98%,垄侧保墒栽培苗全、苗齐、苗壮。垄侧栽培首先要对现有的犁铧进行改进,其次最好用人工扎眼器播种,然后用脚踩实。

4、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旱作节水农业栽培技术是雨养农业区节水、保墒、耕作等一系列综合农业技术措施,该项技术通过机械深松、节水灌溉、应用保水剂等方式,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溉用水量。确保一次播种拿全苗。

(1)开展机械深松蓄水。这是一项长期抗旱保墒技术措施,是提高地下水位、夏雨春用的有效方法,有条件的农户可采用此项技术。此项技术分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全面深松是用全方位深松机或振动(翼式)深松机在工作幅宽上全面松土。局部深松是用铲式或凿式深松机进行间隔的局部松土。一般深松整地为35-45cm、中耕深松深度为20-30cm、垄作深松为25-30cm。

(2)采用人工刨埯催芽坐水种,有条件的可采用行走式节水灌溉机械播种。

(3)如苗后出现干旱,可采用行走式机械苗侧开沟节水灌溉。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引装有水箱的拖车,拖车后挂开沟器和覆土器,开沟器上附有苗侧开沟注水装置,使开沟、注水、覆土作业一次完成。开沟深度一般为15cm,沟与苗带相距一般为10cm,注水定额一般为6吨/亩(相当于每株灌水1.8―2.4公斤)。灌水量是大水漫灌用水量的十分之一,在无降雨条件下可保持苗活20天,可有效解决苗期干旱补水问题。

(4)应用抗旱保水剂。保水剂可以将雨水或灌溉水多余的部分吸收储存在土壤中,成为农作物干旱时的“小水库”,并在一定时间内缓慢供应给作物吸收。一是采用种子包衣:先将保水剂按1%浓度兑水,待吸水成凝胶状后,再将玉米种子浸入,取出晾干即形成了包衣种子。二是拌土或拌肥:将保水剂与细土或化肥混合,在起垄时均匀撒入播种沟,每亩用量为1.5公斤。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