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毒病防治技术

2017-12-10 01:45

花生病毒病是一种花生毁灭性病害。主要类型有:花叶型病毒病、矮化型病毒病、丛枝型病毒病、斑驳型病毒病4种。

1主要症状

1.1花叶型病毒病

病株叶部在幼苗时期就有症状,叶片小而变形,叶脉周围出现褪绿小黄斑及绿色明脉症状,叶缘黄褐色镶边。病株比健株矮1/5至1/4。病果变小而轻,荚壳厚薄不均而坚硬,果仁变小呈紫红色。

1.2矮化型病毒病

病株严重矮小,为健株的1/3至1/2,甚至更矮。单叶叶片变小,叶色浓绿,茎枝节间缩短,开花少,结果少而小。病果似黄豆粒,有的果壳开裂,形成爆粒,露出紫红色的小子仁。本病依靠多种蚜虫如花生蚜、桃蚜、菜蚜等传播毒,有时和斑驳型病毒病混合发生。

1.3斑驳型病毒病

病株茎枝不矮化,主要表现在叶部有深绿色斑块。一般花生出苗后10天左右开始呈现病态,首先在嫩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先出现的斑块较大,直径0.3-0.5厘米,不规则形成圆形。随植株生长,病症逐渐扩展到全株叶片。

1.4丛枝型病毒病

病状从开花下针期出现,一些小叶从基部的叶腋间伸出,逐渐向上发展直至顶梢,这些小叶密生成丛,呈扫帚状。花器患病后变形,既不像花又不像叶。当病株发生丛枝时,正常叶片开始黄化脱落,最后留下小叶从生的枝条,株从显著矮化。果针伸长而子房不膨大,有的形成“鸡嘴豆”,有的向上反卷成“秤钩”状,颜色青紫,种子不实,表面布有筋样红褐色导管,病仁生吃有苦味。

2.防治方法

2.1农业防治

矮化、花叶和斑驳型病毒病发病区,要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实行分级粒选,去除带毒的小粒仁和紫红色病粒;丛枝型病毒病严重的发病区,开花期发现病株要尽早拔除,切断田间传染源。

2.2药剂防治

2.2.1药剂浸种催芽

用“长效治毒灵”浸种12小时催芽播种,可推迟斑驳型病毒病高发期,显著减轻为害,并可兼治褐纹斑病,增产55%至65%。

2.2.2药剂防蚜传毒

结合花生开穴播种,在覆土前向种子上撒施3%的涕灭威每亩2.5-3公斤,或多拌磷0.5公斤,可减少花生蚜株率,使花叶、矮化型病毒病病株率减少,还可兼治地下害虫。

花生进入开花下针期,发现蚜虫危害时,每亩用80%的敌敌畏75-100克兑水2.5公斤,加入25公斤细土或7.5公斤麦糠中拌匀,顺花生垄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植株可杀死蚜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2.2.3药剂防治小绿叶蝉传毒

丛枝型病毒病发病除拔除病株外,要及时用60%乐果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对植株喷雾,以防止小绿叶蝉大量发生而传播病毒。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