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俗称豆荚虫、豆蛀虫、小红虫等,是一种重要的大豆害虫。以幼虫钻入豆荚食害豆粒,造成大幅度减产和降低品质。
形态识别成虫是一种暗褐色的小蛾子,体长5-6毫米,头黄褐色,触角细长,前翅前缘并列10条左右紫黑色短斜纹,外缘内侧有3个纵裂黑点。卵扁平椭圆形,很小,刚产出时乳白色,后变黄色,分散产在嫩尖上。幼虫小时黄白色,长大后鲜红色,体长可达8-9毫米,圆筒形,头、尾较细。蛹红褐色,长约6毫米,外面有白丝茧保护。
危害症状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入豆荚内为害,把豆粒咬成沟槽或残缺不全,甚至全荚豆粒被吃光,荚内充满虫粪。一般一个被害荚内有1头虫,一生中可食一至数粒大豆。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用高产、早熟、豆荚毛少的品种。
(2)结合耕作灭虫:翻耕土壤、改变其生活环境;播种后,结合前期(7月下旬以前)中耕除草,破坏土中蛹茧,促其死亡。
(3)药剂防治:防成虫和初孵化幼虫,于下午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雾防治;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2.5敌杀死乳油25毫升,每亩喷药液70千克。用敌敌畏熏蒸法,即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用两节长的高粱秸或玉米秆一端去皮浸药,另一端保持原样插在垄台上,每隔4垄插一行,每5米插1根,熏蒸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