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重茬栽种为轮作栽种。芝麻病害较多,病菌多为泥土流传。以是芝麻不宜重茬,一样平常应隔2年以上,实验轮作。
2、改平作为高畦作。芝麻不耐渍,高畦排水沥水好,有益于芝麻的发展。高畦的尺度:畦宽14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沟深15-20厘米。另外,在阴雨绵延气象要实时清沟沥水,以防涝防渍。
3、改靠天等雨晚播为人工造墒早播。芝麻喜温,若是发展前期遇高温,光互助用削弱,黄梢长,粒秕、产量低,品德差。是以,麦收后应实时作畦造墒,力争早播。
4、改单一播法为"双保险"播法。先条播3/5的种子,再撒播余下2/5的种子后耥平,到达一播全苗。
5、悔改密栽种为公道密植。对单株型芝麻,每亩栽种密度1-1.2万株;对分枝型芝麻,每亩栽种密度以0.8万株阁下为好。
6、改只重视治虫不治病为病、虫兼治。传统的治理方法是只防治蚜虫、天蛾,而不防治病害。芝麻病害较多,如茎点枯、青枯、根腐等,特殊是茎点枯病,雨水较多的年份伤害严重,增产乃至绝收。如能在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各喷施多菌灵1次,防治后果优秀,减产显着。
7、改不追肥为追肥。淮北地域多半农户收获时施7-8公斤三元复合肥,今后不再施肥;而芝麻初花期今后才进入兴旺发展期,是需肥的岑岭期,这时候每亩需施尿素7-8公斤,减产后果非常显着。
8、改打叶为不打叶。如打叶,光合产品必将淘汰,导致品德差,产量低。是以,果断不克不及打叶。
9、改不打顶为打顶。应在终花期将其顶尖打去,勤俭营养,使芝麻子粒丰满,进步产量和品德。
10、改收后堆闷为实时晾晒。堆闷易发烧,使芝麻子粒不白不亮,乃至成灰色,下降含油量。应在收割后捆小把,实时晾晒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