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小斑病综合防治技术,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

2018-01-13 23:58

1、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又称条纹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果穗苞叶染病,病斑不规则。在有些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有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2、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亚门真菌大斑凸脐蠕孢,病原菌在病残体内越冬,为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原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产生新的病菌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病害发展。从拔节到出穗期间,降雨集中、田间湿度大、气温适宜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氮量不足发病较重;单种玉米、密度相对低的田块、植株个体营养、通风透光条件好抗病性强;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植株郁闭、生长不良抗病性弱。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1)传播途径: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组织内,越冬成为竖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少量带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2)发病条件: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块易发病。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抗病耐病品种。

2)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配方施肥,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增施磷钾肥和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低洼地块注意排水。

3)秋收后及时清理病残体,减少越冬菌量。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7—10天喷药一次,防治2—3次。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