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02-14 11:59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公秧”,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由病原真菌(为半知菌亚门镰孢属串珠镰孢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赤霉属藤仓赤霉菌)引发的水稻病害。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本田发病植株徙长,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许多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不能结实。

水稻恶苗病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越冬,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该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当稻种萌发后,病菌通过芽鞘侵入幼苗引起发病。增施氮肥会刺激病害发展。

防治方法:(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秧要尽可能避免损根;(3)清除病残体,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4)种子药剂处理。可选用的药剂有25%咪鲜胺乳油或15%恶霉灵水剂,用1000倍液浸种72小时,每天翻种子2~3次,浸种后带药直播。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