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技术原理,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技术

2018-03-10 08:09

稻曲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农民反映难防治,其实是防治方法不正确,致使防而无效。现就稻曲病的发生症状、发生特点、防治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

1、危害症状:水稻稻曲病是在水稻生长后期在穗部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常被农民误认为是丰年征兆而称为“丰收果”。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在一个穗上通常有一粒至几粒,严重时多达十几粒。初见颖谷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形状比健谷大3—4倍,为墨绿色,表面平滑,后开裂,呈龟裂状,散出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稻曲病不仅毁掉病粒,而且还能消耗整个病穗的营养,致使其他子粒不饱满,随着病粒的增多,空秕粒明显上升,千粒重下降,造成稻米品质严重下降,稻曲病产生的毒素污染稻米,人畜食用后,可造成中毒现象,严重危害人畜健康。

2、发病特点: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核和厚垣孢子越冬,翌年春季插秧灌水时,菌核浮于水面,进而形成子座并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水稻抽穗开花时大量子囊孢子随风飞散,吹落在颖壳内腔和颖壳合缝处的子囊孢子萌发后侵入幼嫩籽粒形成病粒(即菌核),灌溉时谷粒也可受到侵害。从抽穗后至成熟期均能发病,其中孕穗期最易感病,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高温多湿,温度在26—28℃最适宜发病,病菌最易发育。长期低温、寡照、多雨可减弱水稻的抗病性,偏施氮肥,水稻抽穗后生长过于繁茂嫩绿,深水灌溉,田水落干过迟发病重。稻曲病易加重发生。

3、防治方法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一般散穗型、早熟品种发病较轻;密穗型、晚熟品种发病较重。如选用新品种楚粳26号、28号。

(2)清除病残体:重病田块收获后进行深翻,以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烂,春季播种前,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

(3)科学合理施肥:大田施肥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不要过多过迟施用氮肥。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