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水稻生产季节意识薄弱、秧苗素质差、密度普遍偏低、有效穗不足等问题,采取每亩多播1斤种,增加2~3成密度,多栽5~6千蔸苗,减施基蘖肥,增施穗粒肥,水气平衡管水,防好病虫害等措施,以达到提高成穗率,增加3~4万有效穗,多产百斤谷,实现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目标。
(一)选用良种,合理搭配
选择高产、优质、多抗水稻品种,如Y两优1号、中浙优1号等超级稻品种,或其它杂交稻优良品种,如里优6602、博优782等。桂南稻作区采用“迟搭迟”或“迟搭中”;桂中稻作区采用“迟搭中”或“中搭中”;桂北稻作区采用“中搭早”或“中搭中”;单季稻区选择迟熟优良水稻品种。
(二)增加种量
杂交稻每亩用种量由当前的0.75~1.0公斤,提高到1.25~1.5公斤;常规稻每亩用种量由当前的1.5~2.0公斤,提高到2.25~2.5公斤。
(三)适时早播
桂南稻作区:早稻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晚稻在7月上旬至中旬初,最迟不超过7月15日播种;桂中稻作区:早稻在3月中旬,晚稻在7月上旬播种,最迟不超过7月10日;桂北稻作区:早稻在3月中旬末至下旬初,晚稻在6月下旬末至7月初播种,最迟不超过7月5日。
(四)培育壮秧
1.塑盘育秧:为提高秧苗素质,采用大孔塑盘,增加塑盘用量。由当前的561孔塑盘改为选用434孔塑盘,由当前每亩用50~55张,增加10~15张,达到早稻每亩用60~65张,晚稻每亩用65~70张。用壮秧剂或育秧专用肥育秧,一半撒施在秧床上,一半撒放在塑盘孔穴内。播种时匀播稀播,杂交稻每穴2粒种子,常规稻每穴3粒种子。
2.织布隔层育秧:整地时施足腐熟农家肥或淋足粪水,或每平方米秧田施复合肥50~80克。将编织布拉紧铺平后,铺上厚度为2厘米左右的肥泥或泥浆,用耥耙耥平,然后均匀播撒经“旱育保姆”包衣的种子,每平方米播常规稻80~100克,杂交稻50~60克,播种后压种入泥或用细土盖种。
3.秧田管理:早稻播种后用农膜覆盖防寒保暖,晚稻播种后用覆盖物覆盖防晒防雨;注意通风炼苗,适量浇水和清除杂草;如底肥不足,在秧苗两叶一心时用稀粪水或沼气液或1%~2%的尿素液淋施后,再用清水洗苗;移栽前5~7天施送嫁肥,用稀粪水或沼气液或1%~2%的尿素液淋施。
(五)增加基苗
1.适龄早栽:早稻移植秧龄20~25天,叶龄3.5~4.0叶;晚稻移植秧龄15天左右,叶龄4.0~5.0叶。
2.适当密植:杂交水稻种植密度由当前的每亩1.3~1.6万蔸增加0.5~0.6万蔸,达到每亩1.8~2.2万蔸;常规稻种植密度由当前的每亩1.5~1.7万蔸增加0.5~0.6万蔸,达到每亩2.0~2.3万蔸。
(六)配方施肥
施肥总量(化肥养分纯量)N为10~14公斤,P2O5为5~7公斤,K2O为10~14公斤。
1.基肥。亩施用农家肥750~1000公斤,尿素7~10公斤,钙镁磷肥35~45公斤,氯化钾7~10公斤,或养分含量相等的其它化肥。
2.追肥。分蘖肥: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6~8公斤,氯化钾4~5公斤;穗肥:露田回水拔节后,亩施尿素6~8公斤,氯化钾6~8公斤;粒肥:破口抽穗期,叶色偏淡的亩施尿素2~3公斤,叶色偏绿的不施;根外追肥:齐穗后亩用磷酸二氢钾0.2公斤加尿素0.5公斤兑水50公斤喷施。
(七)科学管水
抛秧前开好四周排水沟和工作沟。四周排水沟要求沟宽30厘米、沟深20~25厘米,按每4~6米开一条工作沟,沟宽30厘米、沟深15~20厘米。
水气平衡科学管水。湿润抛秧,湿润或薄水分蘖,亩有苗数达到15~16万时露晒田控苗,多露轻晒;幼穗分化、抽穗灌浆期以湿润灌溉为主,利用自然降水或人工沟灌补水保持厢面湿润;黄熟期自然落干沟中水,避免田面过早干裂。
(八)病虫防控
1.移栽前3~5天打好送嫁药,预防螟虫、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
2.移栽后5~7天,结合施肥使用本田除草剂除草;
3.破口抽穗初期以防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稻曲病为重点,混合用药保穗;
4.在预报的防治时期内,按防治指标,选用高效、低毒、对口农药防治,重点防治水稻“两迁”害虫;
5.有条件的地方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控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