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种菊花的优质栽培技术

2018-04-11 05:32

1.选地整地。宜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土壤种植。基肥在3月中旬翻耕时施入,每亩施河泥5000—7500千克、堆肥1500千克。

2.繁殖方法。有分株、扦插、压条、嫁接等繁殖方法,以分株繁殖为主。

(1)分株繁殖。在收割菊花的田间,将选好的种菊根茎上用肥料盖好,以保暖过冬。第二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发出新芽,便可进行分株移栽。每株菊花的根茎可分栽10株左右。按穴距30厘米挖穴,每穴栽1~2株。

(2)扦插繁殖。扦插时间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定,春季从越冬宿根发出新苗中剪取健壮新枝做扦插条,顶端留2片叶,下部叶片全部摘除,随剪随扦插。苗床地应平坦,适宜温度为15—18℃,土壤不宜过干或过湿。扦插时,将插条插入土中3~5厘米深,顶端露出土面3厘米左右。浇透水,覆盖1层稻草,约20天生根。扦插育苗40天时移植到大田,移栽应选阴天或晴天进行。扦插繁殖时,如遇连续雨天,可将苗头剪掉,推迟几天再移植。移栽前将苗床浇透水,起苗时带土移栽。6月中旬以前定植的,行株距40厘米×40厘米;7月上中旬定植的,行株距33厘米×26厘米。穴栽,每穴栽1株。

3.田间管理

(1)施肥。菊花为喜肥植物,但前期氮肥不宜多,以防止徒长。肥料应集中在中期施用,促使发根,增加花枝。合理增施磷肥可使菊苗早现蕾,早开花,多结蕾,产量高。一般在5月上旬前后,菊苗成活后施催苗肥;6月下旬植株开始分枝时结合培土,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00千克;9月下旬前后菊花现蕾时,每亩施硫酸铵10千克,或用过磷酸钙作根外追肥,每亩5千克配成2%的溶液在傍晚均匀喷于叶面,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中耕。菊花是浅根性植物,中耕不宜过深,只宜浅松表土3~5厘米,以利于菊苗生长。一般中耕2~3次,第一次在移植后10天左右,第二次在7月下旬,第三次在9月上旬。此外,每次大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可适当进行一次浅中耕。6月下旬进行培土,使植株多生根,抗倒伏。在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以防积水烂根。

(3)打顶。适时打顶是促使菊花主秆粗壮,分枝增多,减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打顶宜选晴天进行,第一次在菊苗移植前1星期,以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此外,还要及时摘除疯长枝条。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斑枯病。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后期病斑上密生针头状细小黑点。发病严重时,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黑枯死,枯叶多悬垂于茎秆上而不脱落。防治方法:

1)采花后彻底清除地面病残体及落叶集中烧掉,实施3年以上轮作。

2)选用健壮无病的母株新芽进行繁殖。

3)配方施肥,合理密植以保持株间通风透光,雨后及时开沟排水。

4)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600—8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

(2)枯萎病。被害植株地上部叶片色泽变淡,萎蔫下垂,后植株萎蔫死亡。防治方法:

1)从无病植株上采新枝繁殖,移栽时避免伤根。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

3)初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浇灌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代森铵500倍液。

(3)菊天牛。主要为害菊花的枝头,每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根茎部化蛹,成虫羽化后潜伏于根茎部越冬。防治方法:

1)忌连作及与菊科植物轮作或间套作。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内外杂草。

3)成虫发生盛期,于晴天上午在植株和地面喷撒5%西维因粉;饲养肿腿蜂于7月释放于田间,以降低次年虫口密度。

采收加工

1.采收。杭菊要分期采收,通常在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采收。采花标准:花瓣平直,有80%的花心散开,花色洁白。一般分3期采摘,头花在11月上旬前后,约占总产量的50%;二花须隔5—7天,约占总产量的30%;三花在此后7天左右再采,占总产量的20%。若天气预报要连续下雨,而采花期已到,应抢在雨前采一批,以免遭受损失。边采边分级,大小花朵分开,便于加工,保证商品质量。

2.加工。杭菊主产区浙江桐乡历来采用蒸花晒干的方法。加工步骤为上笼——蒸煮——晒干,方法简便,但技术性强,稍有疏忽,就会影响花的色泽或质量,降低等级,减少收入。加工后,花朵干燥,气清香,呈压扁的片状,朵大瓣阔而疏,色白微黄,花心深黄色,质柔润者为佳。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