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食用菌栽培农户,在冬春季节采用仿野生栽培技术生产平菇,取得了比常规栽培法增产60%以上,生物学转化率达220%以上的高效益。采用该技术生产平菇,菇房空间利用率高,设备投资和管理消耗少,通气性好,菌丝生长快,且污染率低于0.1%,操作方法简便,产量又高又稳定。因此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当地食用菌农户普遍采用,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和低温的早春季节,也能在相对密闭的荫棚内,充分利用地温和棚温,生产出肥厚、鲜嫩的优质平菇,真正实现生态优质高产高效。现特将平菇冬春仿野生优质高效栽培的具体技术介如下,以供参考:
一、菌袋打孔。选择长50厘米、宽22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薄膜筒袋,用缝纫机将薄膜袋中间扎3行眼作通气孔,行间距1厘米。距筒袋口两端5厘米处分别横向扎3行眼作通气孔,行间距为1厘米,然后将一端用线扎紧备用。
二、菌料配置。栽培平菇常用的培养料有棉籽壳、花生壳、玉米秸、豆秸、木屑和稻草等。以棉籽壳为例:将无杂、无霉变的棉籽壳暴晒3~5天,按每1000千克棉籽壳加40千克麸皮、30千克生石灰、5千克复合肥、2千克尿素、1600千克水的比例配料。
三、拌料堆料。按上述配料,先将棉籽壳与麸皮充分混合,然后将生石灰、复合肥溶在水中均匀地洒在培养料上,每1000千克棉籽壳加水1400千克,边洒水边搅拌均匀,然后堆成宽、高均为1.5米的垄形垛,用木棍插孔通气,上面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堆料后,在微生物作用下料温逐渐升高,经2~3天料温可达60℃以上。待料温达到60℃后,每隔2~3天进行一次翻堆。翻堆方法是:中间的向外翻,外边的向内翻。翻堆3次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后,装袋播种。
四、装袋播种。播种前把2千克尿素溶在200千克水中,再与培养料充分混合,待料温降至30℃以下再播种。每个菌袋播5层菌种,共用菌种0.2千克,装满后正常菌袋重量为3.5千克~4千克。播种方法是:将0.2千克菌种分成5份,其中3份量较多一些,先在扎线的一端放上一层较多的菌种,盖住此端通气孔,再往里面装拌好的培养料,边装边压实,装至该袋1/4处,贴袋边孔眼放一份量少的菌种,继续装拌好的培养料至中间通气孔,再贴边扎眼放一层量较多的菌种,用种量同两端一样。装至该袋3/4处,再放一层少量的菌种,装至另一端孔眼时,将剩余的菌种盖住孔眼,最后用线扎紧袋口。
五、发菌培养。装料完毕,将料袋放在适温、通风、避光处发菌培养。菌袋温度控制在22~28℃为宜,不管天冷天热,袋堆都要放温度计,每天检查几次,以防袋温超过35℃引起烧袋。培养15~20天即可。
六、脱袋垒墙。发好的菌袋表面覆盖着一层白色菌膜,把料拍结实,拍打时,有“嘟嘟”音,料面分泌黄水珠,说明菌丝已发育成熟,到出菇阶段了。这时用刀片将菌棒中间薄膜割开,将薄膜脱至菌棒的两端。然后取菜园土或沙壤土去杂草后,加草木灰与适量复合肥混合均匀,和泥垒菌墙。用泥将菌棒间隔开5~10厘米为宜。菌墙上端用泥抺平,做成槽形作注水用。菌墙中间每隔1~2米插一根直径4~5厘米的圆木棍,菌墙砌成后将木棍抽出。出菇后按常规方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