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8-04-27 17:44

发病症状: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一般在抽穗前后发病明显。主要症状是:茎秆基部及叶鞘变为黑脚症状,根部变黑腐烂,根表可见病菌着生的葡萄菌丝,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少,早春返青慢,黄叶多,严重的枯死。拔节以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间严重变黑腐烂,植株矮化。到抽穗灌浆期,茎基部明显变黑腐烂,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病部叶鞘容易剥离,叶鞘内侧与茎基部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丝层。由于病株根部与茎基部腐烂,病株常早枯死,形成白穗或子粒秕瘦,产量损失10%-20%,重者绝收。

发生规律:小麦全蚀病可随水流传播,多雨,高温,地势低洼,麦田发病重。早播、冬春低温、成熟期受干热风侵害以及土质疏松、瘠薄、碱性、有机质少,缺磷、缺氮的麦田发病均重。小麦全蚀病有明显的自然衰退现象,特别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可见有病害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和控制期等明显的不同阶段,只要病害到达高峰后,继续实行小麦、玉米种植制度,病害就会出现下降现象,一般经1-2年后病害就自然得到控制,至于出现自然衰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土壤中拮抗微生物群逐年得到发展有关。

防治方法:(1)增施磷钾肥,促进拮抗微生物的发育,减轻危害;深翻倒土,增施肥料,减少土壤表层菌源量;返青拔节期应适时中耕,及时灌水。(2)药剂防治:每50公斤小麦种用一拌控蚜2套加适乐时40-80ml、高巧70-100ml加适乐时40-80ml、或其他吡虫啉系列拌种剂均匀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蚜虫的同时可以兼治根腐病、纹枯病和黑穗病。在小麦拔节期间,可以用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喷施麦田,防效可达80%左右,加入磷酸二氢钾和硼肥可明显提高防治及增产效果。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