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秧是指水稻种子、幼芽或幼苗在秧苗期发生死亡现象的总称。
主要症状可分为非侵染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一、非侵染性烂秧:非侵染性烂秧有烂种、烂芽和“青枯死苗”、“黄枯死苗”等。烂种、烂芽发生在秧苗现青前;“青枯死苗”、“黄枯死苗”发生在现青以后,特别是三叶期较严重;二、侵染性烂秧是有病苗引起的烂秧,以绵腐病和立枯病发生较多。稻绵腐病主要症状是初在幼芽基部或谷粒破伤处产生乳白色胶状物,后长出白色放射状的绵毛状物病部粘染泥土和氧化铁或藻类等故呈泥巴色,铁锈色或绿色,幼芽逐渐枯死。稻立枯病主要症状是初期发病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腐烂、扯时易断;后期受害常心叶枯萎卷缩,茎基部腐烂软化。全株黄褐枯死。
防治措施: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逆力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措施。
1、精选种子:选用良种,浸种前晒种,晒后进行风选,泥选或盐水选种,种子消毒(参考稻瘟病)2、切实做好浸泡催芽工作,芽子要催得整齐粗壮,不要催得过长,严防高温烧芽,霉口和酒精中毒现象发生。3、补救措施:稻田发生绵腐病、青苔时,应排水落干或留2-3分浅水喷1:1000倍的硫酸铜液,每亩喷120斤左右。发生立枯病的秧田可灌水淹没秧苗基部再排干或喷硫酸铜1000倍液。在秧苗一叶一心时用70%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粗雾点喷雾,也可防止秧苗三叶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