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春季管理的技术原理

2018-05-26 02:31

(一)小麦产量形成的三个阶段从栽培角度看,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过程及生长发育的特点可以划分为营养生长、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三个阶段。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开始分化之前,是以生根、长叶、分蘖为中心的营养生长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抽穗,一方面继续生长根、叶、蘖和茎秆伸长、充实,另一方面进行穗分化和发育,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抽穗以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是开花结实和成熟的时期,称为生殖生长阶段。这三个阶段决定着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粒数、粒重)的形成,标志着小麦的一生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我们研究小麦生产管理措施,就是要掌握各个过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综合考虑,力争穗足、粒多、粒重,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

(二)每亩穗数的关键调控时期与途径每亩地有充足的穗数是高产的基础。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组成。所以,要每亩穗数足够必须有适宜的每亩分蘖数。小麦的分蘖包括冬前分蘖和春季分蘖,冬前分蘖从播种后半个月开始(10月下旬),冬前停止生长结束(12月上、中旬)。春季分蘖从返青开始(2月底、3月初),拔节前结束(4月初)。一般说来,冬前分蘖比春季分蘖成穗率高。适期播种的麦田冬前分蘖足够(每亩总茎数60万以上),春季返青后要适当抑制春季分蘖,避免春季分蘖增生过多,造成拔节期因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后期招致小麦倒伏。这类麦田春季要晚施肥水,一般视地力水平和群体大小,在起身期(3月中旬)或拔节期(4月初)开始。由于播种期偏晚,冬前分蘖少、群体不足的麦田,早春要适当早施肥水,促进春季分蘖成穗,一般在返青后(3月初)开始。

(三)每穗粒数的关键调控时期与途径小麦一般返青后(2月底、3月初)开始穗分化。一般说来,冬小麦决定每穗粒数的时期是从小麦穗分化的单棱期开始,至开花期(5月上旬)这段时间。增加每穗粒数的途径是:保证每个麦穗有较多的小花数的基础上,提高小花结实率。主要措施是通过适宜的播种量、播种时期及肥水措施调控植株群体结构适宜,群体内光照充足,营养状况良好。田间管理措施是要有促有控,氮素营养和碳素营养协调,土壤肥力高、群体适宜麦田要防止肥水运用过早过多,宜在拔节期(4月初、4月中旬)追肥浇水,以防氮代谢过旺,碳代谢过弱,;中低产田要和群体不足麦田,宜在返青中期(3月上旬)和起身期(3月中旬)追肥浇水,防止肥水不足碳代谢过强而氮代谢过弱,造成早衰。所以,因地因苗施用春季肥水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来,春季“倒春寒”冻死部分幼穗的现象,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灾害,生产中应注意防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粒重的关键调控时期与途径小麦开花(5月上旬)至成熟(6月上、中旬)阶段是决定粒重的时期。小麦的粒重有1/3是开花前贮存在茎秆和叶鞘中的光合产物,开花后转移到籽粒中的;2/3是开花后光合器官制造的。所以,保证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有较长时间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缓小麦早衰是提高小麦粒重的途径。措施有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小麦生育后期适时灌溉,防治病虫害等。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