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8-06-07 21:31

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栽培发生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发生普遍、来势凶猛,若条件适宜,发病1周可使整个温室枯黄,严重威胁着黄瓜生产。

一、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开始叶片背面为水浸状病斑,农民称“小油点”,叶正面表现淡黄色斑点,逐渐变为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一般为多角形,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枯黄。湿度大时,叶背生灰霉病斑(黑毛)

二、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古巴假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属于寄生菌只危害瓜类。主要以菌丝和孢子囊在温室寄主上越冬,孢子囊借气流从温室传到大、中棚,再扩展到陆地黄瓜上,所以能周年发病。其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温度,病原真菌孢子5--30℃均可萌发,发病最适温度为15--20℃,侵入温度为10--25℃,低于15℃高于28℃不易发病。二是湿度,RH<60%则不发生孢子囊,RH>83%,4小时可产生孢子囊,RH>93%开始结露,最有利于孢子囊产生,萌发或芽管进行侵染。因此保护地放风排湿,忌大水漫灌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三、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用良种保护地栽培,由于反季节生产,气候不适宜且灾害性天气较多,所以必须选用耐弱光、抗逆性、抗病性强的品种:如天津密刺、津杂2号、4号,中农5号、10号等。

(二)培育无病壮苗采用地热线、营养钵或工厂化育苗。

1、种子消毒一是晒种,在阳光下晒种,促进后熟发芽整齐易成壮苗。二是温水浸种,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后用30℃温水浸泡3-4小时晾干,催芽播种。三是药剂拌种,用60%敌可松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用药量为种子量的3‰拌种。

2、苗床消毒用30%的苗菌敌可湿性粉剂8g加细土20kg混匀制成药土,将药土的1/3撒入苗床,其余2/3盖在种子上,下垫上盖,全方位保护。可防治苗床所带的根腐菌、菌核病菌、枯萎病菌、疫病菌、灰霉病菌等。

3、出苗后病害预防主要是猝倒病、立枯病、根腐、沤根等。发病后,一是喷药保护,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二是用50%福美双加58%甲霜灵锰锌按1∶1混合拌适量细土,撒施在病苗周围,用药土封锁地表,防止病害扩展到健苗。

(三)栽培措施

采用高畦、覆膜、滴灌或膜下浇水等栽培措施。生长前期控制浇水,适当晚放风,提高棚温至33℃,则可不产生孢子。高畦、覆膜、膜下浇水可有效的降低棚内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减少病害侵染的机会。

(四)生态防治的(调控叶露)

黄瓜霜霉病发生与叶面结露、生理吐水呈正相关。温室创造适宜黄瓜生长而不利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即生态防治。采取措施:一是在晴天早晨放风1小时,通风换气,上午闭棚,温度增至28-32℃,不超过35℃,相对湿度60%左右,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并抑制霜霉病的发生;二是下午放风,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75%,叶片无水滴,不易霜霉病发生;三是傍晚放风2小时,可减少叶缘、叶尖夜间生理吐水;四是昼夜放风,除了大风和下雨雪外,室外温度达13℃时,要昼夜放风,保证不结露和结露不超过2个小时。

(五)及时摘除老叶,减少菌源

及时摘除病叶减少病源菌,也是改善温室大棚环境的主要措施。调查发现,及时拔除病株,清理病叶,大棚黄瓜病叶率仅为3%。而管理粗放,病株、病叶未清理大棚黄瓜病叶率为75%以上。

(六)化学防治

温室黄瓜要经常检查病情,一旦发病,要及时药剂防治。以烟雾剂或粉尘剂效果最好。因使用烟雾剂或粉尘剂可有效的改善温室黄瓜的生态环境,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深冬季节喷雾防治,由于温度低,不能及时放风,致使湿度增加,防治效果差,有时还能得到相反的效果。试验结果证明,采用烟雾剂或粉尘剂防治霜霉病,上午8:00测定,棚内RH为65%,喷雾防治棚内RH为88%。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