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苗期常见异常苗的防治方法

2018-07-08 19:02

冬小麦苗期是指从小麦播种出苗到拔节期,通过一个严寒的冬季,常会因耕作质量差,管理不到位而造成一些畸形苗的发生,如果及早采取措施,仍能使其转化为正常麦苗。

1、深播苗。因前茬秸秆较多,旋耕机在翻耕时切草不均匀,播后遇上大雨,在秸草较少或无秸草地段极易造成埋种过深,表土板结,出苗迟缓,甚至麦苗不能正常出苗,或出苗后茎细、叶小、尖黄、株少、蘖少,发生这种情况,应在墒情适宜时立即用齿耙进行麦地松土,清棵,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及时出苗和分蘖。

2、疙瘩苗。在播种量过大,播种技术不精时,往往会出现播种后的麦苗成疙瘩苗。耕地技术不好,土块不碎;或播种行走时步子不均匀,在行走慢时的地方也常有疙瘩苗出现。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在播种前依据地力情况,确定产量总穗数,依穗数定好冬前分蘖总数,依冬前分蘖总数定好基本苗数,然后选用合理的播种量。二是播前精细整地,整后的土地要平,力争土粒细碎。

3、立针苗。播种质量差,播种量偏大,播种过深或播前整地不精细,造成播种后地块压苗严重,尤其是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秸秆粉碎的质量不好或土块颗粒过大,播后镇压时严重压苗,使麦苗出土时受阻形成立针苗。有的农户为防麦苗受冻施用土杂肥盖麦苗,盖得厚,到春季起身时也会形成立针苗,造成麦苗叶片少,长相差,不能形成足够的分蘖。因此,在注意整地质量时,应掌握合理的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防止过深过浅。对于播种过密形成的立针苗,应及时拔除多余苗子,去掉多余的立针苗,并及时对立针苗进行施肥浅水,尽快让立针苗健壮生长。

4、露籽苗。盖土不匀或者稻田套播小麦,或因机械故障等原因,容易出现露籽苗。露籽苗容易发生冻害,易倒伏,后期易青枯,使用除草剂时也易产生药害,防治的办法是及早盖土。对套播麦可在旋耕机中间安装大规格犁刀,反旋开墒沟,用开沟形成的细土盖种。

5、旺长苗。这是近几年常出现的一种异常苗。在温度偏高和播种过早、肥水过猛时,往往形成冬前麦苗旺长。出现这种情况,会降低麦苗的抗冻能力,冬前土壤肥力消耗大,不利于高产。因此,凡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要及时实行镇压,控旺并适量喷施多效唑,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节,尽量少施或不施苗肥,少施腊肥,适当迟施拔节孕穗肥。

6、死苗。在整地质量不好,小麦浇水过多或过少,土壤板结,发生龟裂,致使麦苗断根,冬季灌水量过大,造成地面积水或结冰,使小麦根系窒息,分蘖死亡;人工追肥不匀,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用肥不匀;播种过早,麦苗长势过旺,冬季突遇低温,容易造成死苗;病虫危害等。死苗有死心、死蘖和叶枯死亡等多种情况。应针对造成的死苗原因,对症防治。注意不能播种过早,应适期晚播,防止长势过旺。冬季浇水时尤其不能过多,以防在遇低温时而造成大面积的冻害死苗。浇水灌溉时,一定要浇匀,浇透。土壤质地差的要防止水分过干过湿,使苗窒息,并防治好秋播期间的病虫害。

7、僵苗和小老苗。僵苗是指麦苗生长停滞,长期停留在某一个叶龄期,不分蘖,不发根。小老苗是指麦苗生长到一定数量的叶片和分蘖后,生长缓慢,叶片短小,分蘖同伸关系遭到破坏。主要是由土壤板结,通透性不良,土壤肥力差或供肥不足造成的。防治办法是尽快破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层,开沟及时补施磷钾肥,促进麦苗转化生长。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