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

2018-08-12 05:09

1、增加密度对产量的提高是最直接有效的。玉米亩产量的构成是株数×平均单株产量或者亩穗数×平均单穗重。在单株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亩株数越高,产量越高。玉米是单秆作物,不像小麦、水稻那样可以分蘖,一般每株玉米只结1个果穗。因此要提高产量,一方面是提高和稳定单穗重,另一方面是增加株数。所以增加密度对产量的提高是最直接有效的。

2、玉米是高光效C4作物,增产潜力大。玉米的光合效率高于小麦、水稻等C3作物。从干物质生产角度分析,产量主要由叶面积系数、光合效率和光合时间等决定的。每亩株数越多,叶面积系数越高,干物质生产量和产量就越高。

3、密度是最容易于人为影响、掌握和控制的栽培措施。在影响玉米产量构成要素中,密度是最易于由人为的栽培措施所影响、掌握和控制的,只要在播种和定苗等环节中合理操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密度。

4、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提高密度会增加玉米个体间对光照、养分、水分的竞争,在密度过大,光照、养分或水分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秃尖,果穗变小甚至空秆,最大的风险是过密容易造成倒伏。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种耐密型品种、增施肥料、及时浇水等措施得到解决。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5、种植密度的加大和施肥水平的提高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在玉米育种、栽培措施与产量提高的互动过程中,基本上是“提高品种耐密抗倒性→密度提高→施肥量增加→产量提高”的过程。玉米科研和生产发展的主线,即是“密度增加→带动施肥量的增加→促进产量的提高”的过程。所以种植密度的加大和施肥水平的提高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