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特征:
水稻纹枯病自苗期到抽穗后都可发生,在盐津滩头地域一般以分蘖盛期、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尤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最重,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刻为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引起倒伏,秕谷增加、白穗、甚至全株性枯死。
叶鞘感病后,最初在近水面处或水面下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很清楚的小斑。小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边缘褐色至深褐色,中部草黄色至灰白色,潮湿时呈灰绿色至墨绿色,稍带湿润状。病斑多时刻数个互相融合成云纹状大半,致使叶鞘干枯,叶片也随之枯黄卷缩,提早枯死。在水稻生长后期,在叶鞘上产生半粒绿豆大小的褐色或黑色的菌核。
二、防治措施:
纹枯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流行严重。对纹枯病的防治,采取农艺措施防治是基础,药剂防治是主要手段。
(一)、农艺措施防治:1、打捞整田后漂浮田面的“浪渣”,清除田间残存的菌核,以减少初次侵染的病原;2、安排适宜的种植密度,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切记偏施氮肥与中期施氮量过大,防止稻株徒长,群体过度繁茂郁蔽;3、合理灌溉,分蘖期浅水勤灌。中期及早分次搁田(烤田),后期间隙灌溉,促进稻株健壮生长。这些农艺措施只要实施得当,对于控制气生菌丝延伸后的再次侵染,防治病情迅速发展是行之有效的。
(二)、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在病害水平扩展期(发病初期)及早进行,一般在分蘖末期穴发病率5%,拔节孕穗期穴发病率10%~15%即应施药防治。药剂用井冈霉素、纹霉清、禾穗灵和多菌灵等均有良好防效。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0ml,或12.5%纹霉清水剂1500~3000ml,或25%和穗灵可湿性粉剂50~70g,兑水900kg左右,或喷于植株中、下部,喷药一次持效期有10~14天,如病情仍有明显发展可再次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