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转色是指果实由绿变红、逐渐成熟的过程,在番茄果实转色阶段,如果生产管理操作不当,容易使番茄果实形成“花脸
用乙烯利进行番茄果实催红(催熟)时,如果方法不当则易产生药害,特别是采用株上涂果催红时最容易产生药害。
第一,催红时期不宜过早。不论哪种处理方法,都必须在果实充分长大果色发白时进行,如果果实尚为绿色,未充分长大,急于催红,不仅转色速度慢,而且易形成着色不均的僵果。
第二,不能使用过大浓度。浓度过大,着色不均匀,影响商品品质。
第三,采用株上涂果催红时,催红果实的数量一次不宜太多。单株催红的果实一般以每次1~2个为好。因为单株催红果实太多,受药量过大,易产生药害。应采取分期分批催红,陆续采收上市的办法。
第四,采用株上涂果催红时,应避免药液沾染叶片,否则叶片发黄。要认真操作,可用小块海绵,吸取药液,涂抹果实的表面。也可在手上套白线或棉纱手套,浸取药液擦抹果面(注意戴白线或棉纱手套前,手上要先戴塑料手套,因为乙烯利为酸性物质,对皮肤有轻度的腐蚀作用)。
第五,乙烯利处理后转红速度与果实成熟期和催熟温度有关。为了加快着色,除了应在果顶泛白时进行处理外,还应注意催熟温度,特别是采收后催红的处理方法,对温度要求更严格,温度以25--28℃为宜,温度过低(低于15℃),转色速度慢,过高(超过32℃)果色发黄,不鲜艳。
第六,乙烯利为一种酸,应避免和手直接接触。否则会烧伤皮肤,用手涂果时,应戴塑膜手套隔离。
一定要用绿熟期的果实催熟。果实生长量不足,颜色未变白的青幼果浸乙烯利后,上色不好,外表呈米黄色,有时外皮微红,果浆少,僵硬、品质下降。
利用乙烯利催熟,一般采用青果浸药法和摸果法。浸药法是将已采收的绿熟果用0.1%~0.2%浓度的药液,浸果1分钟或喷果,置于25℃条件下催红,可提前5~7天上市。
摸果法就是把药水配好后戴上手套蘸药水摸一下果即可。
番茄可用简易办法催红,将采摘下来的未红的果实平铺在地上,用喷雾器将从商店买来的48度白酒喷到果实上(果实只要稍沾点白酒即可),然后在果实上铺上草席,净置1—2天,催红效果很好,而且口感比用激素处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