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2018-08-17 01:31

1、病害症状: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会长出黑霉,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影响产量和效益。嫩茎或果柄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2、病原: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的褐孢霉侵染所致。分生孢子梗成束地由寄主气孔中伸出,多隔,暗橄榄色,两端淡色,稍具分枝,有1-10个隔膜。许多细胞上端向一侧膨大,其上产生分生孢子。

3、传播途径: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若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叶面有水湿条件即萌发,长出芽管经气孔侵入,菌丝蔓延于细胞间。并产出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水分和养分,后在病斑上又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4、发病规律:该病从开始发病到流行成灾,一般需半个月左右。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连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