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技术环节,夺取蘑菇高产

2018-08-17 10:50

蘑菇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栽培蘑菇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近几年已发展成为我市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今年我市新增蘑菇面积将超过400万平方尺,栽培总面积达到650多万平方尺,蘑菇栽培面积的迅猛发展,更需要各级蔬菜技术推广部门认真抓好栽培技术的指导工作,确保蘑菇稳产高产。很快即将进入蘑菇的播种、栽培季节,针对今年我市的蘑菇生产,提出如下技术意见,望区、县蔬菜技术推广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一、品种选择:将2796作为当家品种。2796菌株具有菌肉厚,菇色白、菇体大、柄粗短、产量高等优点,深受鲜销市场欢迎;并且抗杂能力强,栽培容易获得成功,目前国内尚无新的菌株综合性状超过2796。福建4580、4607两个菌株可作为搭配品种,适当引进示范。

二、制种技术:栽培种生产时间应安排在播种前45-50天进行,即7月中旬-8月中旬突击制种。用麦粒菌种取代纯粪草菌种。因小麦粒营养丰富,用小麦粒作主料、粪草作辅料制作菌种,其菌丝生长粗壮,播后发菌快,栽培成功率高。严格菌种生产中的无菌操作技术,降低杂菌污染率。蘑菇菌种生产正值高温季节,要认真做好菌种室的通风降温工作,防止高温烧菌。接种房和菌种培养室要安装空调降温,也可利用荫凉通风、温度较低的人防地道、地下室和山洞培养菌种。要减少菌种室菌种的排放量,菌种要放在中下层床架上,通风散热差的上层架切忌排放。要定期检查菌种生长情况,及时剔除被杂菌感染的菌种。优质蘑菇菌种的标准为:菌丝成线状分布,浓密旺盛,生活力强,无杂菌、无虫害,并有浓郁的蘑菇香味,菌龄40-50天。衰老、吐黄水和感染杂菌的菌种一律禁止使用,否则将造成播后颗粒无收。

三、培养料配方:用稻草作为蘑菇生产原料,单季稻草和晚稻草比早稻草养分高,耐腐熟。稻草要求新鲜(前一年的)、干燥、不霉变、不腐烂。以1000平方尺蘑菇栽培面积计算,合成培养料配方:稻草2250公斤,45%复合肥6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复微)石膏60公斤,石灰75公斤;粪草培养料配方:稻草1500公斤,干牛粪1500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尿素15公斤,石膏50公斤,石灰25公斤。

四、培养料发酵:推广使用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这是获得蘑菇稳产、高产的一项新技术,一般可增产30%左右。二次发酵即将培养料的发酵分为室外前发酵和室内后发酵,通过室内后发酵处理,1)可以杀死培养料中的杂菌和虫卵,大大降低了菌丝生长期间杂菌感染机率,使蘑菇栽培容易获得成功;2)二次发酵保温阶段,培养料中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可以将培养料中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有利于蘑菇菌丝吸收。所以,室内后发酵是夺取蘑菇高产的关键。后发酵成功的标准是:大量的白色高温放线菌遍及整个料层。料层深咖啡色,无氨臭气,有一股略带甜面包气味的香味。草有弹性,有光泽,一拉即断。

五、生产时间安排:蘑菇播种时的温度应低于28C,出菇温度在15-20C,最高不能超过23C。根据南京气候条件,我市秋季蘑菇的最早出菇期在10月上旬,所以生产上不要盲目抢早,播种太早发菌期间易引起高温烧菌,造成栽培失败或减产,并且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早播种一般也不会提前出菇。适宜的生产时间安排为:二次发酵的8月1-5号开始预堆料,8月5日-10日建堆发酵,室外前发酵一般15天左右,8月下旬进房进行4-5天后发酵,8月底9月初翻格播种,9月下旬覆土,10月上旬开始采收秋菇。为错开蘑菇上市期,可在8月上旬至8月底分期分批安排堆料发酵,以后分批播种。12月中下旬当气温下降到5C以下,秋菇结束,12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越冬,3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采收春菇。

六、覆土材料选择与处理:覆土是促使蘑菇子实体形成的重要条件。覆土材料要有较好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同时还要有通气性,最好选用粘度为40%左右,具团粒结构、含有少量腐殖质的中性粘壤土,这种土湿时不粘,干时不散,土粒边缘有裂缝。南京地区可采用稻田、油菜田、麦田和河泥土,菜园土最好不用,菜园土含氮量高,容易造成菌丝徒长,结菇少,并带有较多的病菌孢子和虫卵。粘度高的稻田土可加入30%-50%的黄泥土。覆土前一个月取土,取土时先去除表土4-6厘米,然后挖土,晒干、打碎、去杂质、过筛,筛孔直径粗土为2厘米、细土为1.5厘米,一般1000平方尺栽培面积需土3-3.5吨。每1000平方尺栽培用土处理,需石灰60斤、甲醛2-3斤,敌敌畏1斤、砻糠100-150斤,先将以上四种材料拌均,然后与土反复合拌均匀,调节复土含水量至用手捏成团、掉地不散为宜,调节PH值7-7.5,覆膜密闭24小时后揭膜,待药味消除后再上床覆土,覆土制作后要防止雨淋。

七、播种和发菌管理:麦粒菌种播种量为每平方尺1-1.5瓶,早期播种时气温高播种量应适当加大,如栽培者自制生产种,成本低,可通过增加播种量提高栽培的成功率。挖种和盛放菌种用的工具,用前要用0.1%高锰酸钾液、或0.5%漂白精粉液、或75%洒精浸泡消毒。播后菌丝生长期的管理主要是抓好通风降温工作,栽培棚草帘覆盖要加厚,特别是加厚顶部草帘,有利于降低菇房温度,避免高温烧菌、提早秋菇上市期、提高秋菇品质。要根据温度和菌丝生长量调整菇棚通风量,遇28C以上高温,夜间应打开门窗,加强通风降温。播后3天,静风时打开部分门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更换窗口;播后5天逐步开背风窗;播后10-15天,可昼夜开窗加大通风。菌丝生长至覆土前,菇房禁止喷水增湿。一般播种后20-25天,菌丝发到床底,即可覆土。

八、覆土及管理:最好要进行二次覆土,即先覆粗土再覆细土。覆土总厚度4厘米,其中粗土2.5-3厘米,细土1.5-1厘米,覆土层厚度要均匀,覆土过厚过薄或土层厚度不匀,对菌丝生长和出菇都不利。覆土后的调水,粗土调水原则掌握先湿后干,促使菌丝在湿润的粗土内部和下部生长,而不会延伸到粗土表面;细土调水的原则掌握先干后湿,前期细土比粗土干,促使菌丝继续在粗土层生长,充分长入粗土内部,以后逐渐加大喷水量,促使菌丝在粗细土之间生长。一旦菌丝长入细土,要及时加强通风降湿,使细土表面较干,迫使菌丝在细土之下、粗土之上这个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横向生长,并扭结成菇蕾。

九、出菇期管理:覆土后15-18天开始出菇,秋菇一般可采收5-6潮,占总产量的70-80%因此,加强秋菇的管理是蘑菇获得高产的关键。秋菇出菇阶段的管理,主要是抓好水分管理和通风、保湿。子实体生长所需水分,主要从粗土中吸收,其次是从细土、空气中吸取。水分过少,菇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空根白心,菇盖干裂有鳞片;水分过多,往往造成菌丝萎缩,甚至退菌死亡。因此水分管理应掌握看菇喷水的原则,菇多多喷,菇少少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此外,还要结合气候、菇房保湿性、土层厚薄和菌丝生长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采菇前不宜喷水,以免菇盖发红,影响加工。菇房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可促使菌丝旺盛,菇蕾生长快,避免杂菌孳生,但通风又要兼顾保湿、保温,不能顾此失彼。秋菇前期气温高,出菇多,需氧量高,要以通风降温为主,必须在早晚多进行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出菇高峰期,要增加菇房空气湿度至90%左右,可在地面、空间喷水增湿,空气湿度高,菇色洁白光亮,菇质好。高峰过后,减少喷雾。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到85%左右,有利于菌丝恢复。三潮菇后可适当追肥,补充培养料养分,提高秋菇产量。越冬管理主要抓好床面清理、保温保湿和通风换气,目的是使菌丝复壮更新,为春菇高产打好基础。3月中旬以后,气温回升,进入春季出菇期。春菇水分管理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春菇调水总的原则是"3月稳、4月准、5月狠",出菇期间,要经常向空中喷雾,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菇房管理还要特别注意前期防低温,后期抗高温。

十、病虫害综合防治:必须采收以净化栽培环境、优化栽培措施、预防为主,药治为辅的防治策略,才能获得栽培成功,一旦病虫、特别是病害暴发,治疗效果甚微,将给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所以,要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认真落实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1)搞好菇房清理消毒和周围环境卫生,特别要利用高温期进行闷棚杀菌;2)做好覆土材料、播种工具等消毒工作;3)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处理;4)加强栽培管理,创造适宜蘑菇菌丝生长发育的环境;5)药剂防治;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在一潮菇采收后喷施,以免造成药害。选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防治病害,选用菊酯类农药防治虫害。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