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常有空洞果发生,其形成往往不易引起菜农的重视,从而影响产量及经济效益。
一、症状表现
番茄的果实在果壁与果肉胶状物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空洞,果皮凹陷,果实从果顶至脐部易形成突起,果肉膨大不均匀。常见的3种类型:果皮生长发育快,胎座发育跟不上,而出现空腔果实;胎座发育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果内心室隔壁很薄,不见种子,果实形成空腔;果内心室数目少,果皮、心室隔壁生长过快的空洞果实。
二、发生原因
1、栽培季节。近年生产实践调查,番茄空洞果的发生受栽培季节的影响较大,相同品种在日光温室越冬茬及早春茬栽培时番茄空洞果率明显升高,反之,秋冬茬及晚春茬栽培时空洞果发生率低。
2、受粉时受激素刺激。日光温室番茄在寒冬和早春季节,为防止低温落花落果出现,提高番茄的座果率,在开花期通常用植物生长激素2,4-D或番茄灵蘸花处理。蘸花后没有授粉受精,在激素的刺激下,子房膨大,果实发育速度加快,成熟期提前。如果蘸花处理时激素浓度过高或重复蘸花,容易形成空洞果。
3、因不良天气而形成。番茄在开花坐果后,如果遇上持续阴雨雪天气,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减少,果实内部养分供应不足,造成果皮生长与果肉生长不协调,容易形成空洞果。越冬茬番茄的育苗期和第一、二花序的开花期,天气不断变化,光照时间长短不一,若遇长时间连阴,光照强度弱,温室内部的光温条件差,容易形成空洞果。这时同一果穗中迟开花的果实,其空洞果的发生率也较高。
4、管理措施不当。管理措施不当是诱发番茄空洞果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温度超过35℃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授粉受精不良,果实发育中果肉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种子成熟加快,与果实生长速度不协调,会形成空洞果。坐果后浇水量及追肥量不匀,或是在生长后期及结果盛期肥力不足,营养跟不上,导致养分不足而形成空洞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