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以及如何防治

2018-09-15 15:55

小麦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有黄矮病、红矮病、丛矮病。此病是一种由传毒介体传播的病害,主要传毒媒介昆虫是蚜虫、叶蝉、灰飞虱。这些传毒介体不仅剌吸麦苗叶液的同时还传播病毒病,影响小麦正常生长,一旦染病可造成严重减产,感病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此病传染快,危害重,染病后难以控制,所以防治工作宜早不宜迟,重在预防。各地群众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治虫防病。

一.症状特征

小麦病毒病的发病特征有一共同特点即患病植株严重矮缩。

1.小麦黄矮病毒:主要症状表现叶片变黄和植株矮化。秋苗和返青后植株均可发病。叶片自叶尖向叶基逐渐黄化。拔节后发病时叶褪绿,叶尖出现鲜黄色,植株稍矮,造成穗小千粒重降低。

2.小麦丛矮病毒:主要症状特点是病株严重矮缩,分蘖丛生,心叶有黄白色长短不一的断续细线条,以后呈黄绿相间的条纹,多数不能抽穗;秋苗发病多不能越冬而死亡,或勉强越冬不能抽穗。

3.小麦红矮病毒:主要症状叶片自叶尖、叶缘向叶基甚至叶鞘变为紫色,全株叶片自下而上变红。侵染越早,病株越矮,抽穗结实越差。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小麦品种间对病毒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程度耐受病毒的品种也较多。另一方面,病毒不易检测,虫传范围又广,采取其它应急的防治措施比较困难。因此在综合防治中,选用抗耐病品种是一项基本措施尤为重要。

(2)清除杂草许多杂草是飞虱、叶弹、蚜虫的宿主,也是小麦病毒病的毒源,清除田边、渠旁杂草也有防病效果。

2、化学防治

对黄矮病、丛矮病、红矮病等虫传病毒病,只要控制其传播途径,就能有效地防治病害。所以,施药治虫是必要措施。由于苗期和秋季侵染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春季侵染,应注意拌种措施和喷药措施相结合。

(1)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辛硫磷对水拌种或用40%天达毒死蜱"100ml拌种100公斤或用科丰无蚜害A瓶40克加B瓶40克拌种50斤。

(2)喷药防治对多年发生较重的地块更要及早防治,可在小麦出土后,立即喷施有机磷农药800-1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2000倍液,小块麦田特别是靠近闲地、棉田的地块要全田喷施,大面积连片麦田在田边地头喷5-10米的保护带。或每亩用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40ml巨创丰壮乐(氨基酸+微量元素),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3次。能有效杀虫、防病,补充植株营养,还能增强小麦的抗冻能力。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