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我植保站人员在全县各小麦产区调查,小麦大体长势良好,也有部分小麦受霜冻影响,产生冻害。受害小麦中部叶片从叶片中间呈失水萎蔫状,心叶和老叶影响不大,根系正常。一般畦垄中间受害重,靠近畦垄部分受害轻;晚播田下种量偏大的弱苗、小苗受害重,早播田受害轻;播种浅的受害重,播种深的受害轻。还有极少麦田有蚜虫危害,每尺行长2~3头。望广大农民注意小麦冬前管理,保障小麦安全越冬,确保来年小麦丰收。
一、冻害发生原因
小麦冻害与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小麦品种等多种因素有关。
1、气候原因:冬前偏暖的天气易使小麦生长偏旺,植株幼嫩,抗寒性降低,骤然大幅度降温势必产生冻害;越冬期间前暖后冷,冷暖剧变,且高温和强低温的反差较大,使小麦体内的水分融化后又突然结冰,造成麦苗冻害;越冬期间干旱和寒冷相互作用也容易造成冻害。
2、播种期、播量及播种深度:播种时期对小麦冻害也有较大影响。播种过晚,地温较低,麦苗生长较慢,分蘖少或不分蘖,根系少、扎根盘墩不好,麦苗体内积累的有机养料少,易形成冬前弱苗,遭受冻害。该类麦田一般不应急于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播种过早、播种量偏大或施氮肥偏多,会形成旺苗,造成冻害。播种量的大小也对小麦越冬影响很大,播种量大,单株的营养面积太小,个体发育不良,麦苗旺而不壮,易受冻害,且受冻程度较重。另外,播种过浅,种子在萌发出苗过程中会因土壤失墒而落干,出现缺苗断垄问题,同时播种过浅,分蘖节离地面过近,抗冻能力减弱,不利于安全越冬,易引起冻害。
3、品种因素:部分品种冬性偏弱,容易造成冻害。在同样栽培和气候条件下,同一类型品种中,冬性偏弱的品种与其它品种相比,一般冻害较重。
二.防治措施
1、选择优良品。在品种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高产、优质,还要考虑品种自身抗逆性的强弱,特别是抗寒性的强弱。一般来说,冬性偏弱的品种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但是这类品种也容易受冻害。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引起注意。
2、加强麦田苗情管理
(1)培育壮苗从小麦播种前开始,要及时犁地,耙实耙匀,适时播种,合理控制播种量,做好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做好小麦出苗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如及时防治病虫害,进行化学除草,中耕浇水、控制旺长。
(2)适时冬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若冬灌不当,也易遭冻害,因此,进行冬灌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麦越冬前适时冬灌是保苗安全越冬,早春防旱、防晚霜冻害的重要措施。一般壮苗浇水的适宜日平均气温为3~5℃,此时“夜冻日消,冬灌正好”。根据气象预报在寒流到来之前提前浇水,是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的有效方法。越冬灌水量不可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因底肥不足造成的黄瘦苗,在浇水的同时,补施一些尿素等肥料,这样就可以提高地温,提高小麦的抗冻性。
(3)适当深播,盖土(或有机肥)保温,镇压控旺,确保小麦稳健生长。
另外,针对麦田产生的晚霜冻害应及早追肥。小麦早春施肥,可以弥补冬季地力消耗,增加养分积累,促进麦苗返青生长,抗御或减轻早春冻害,
3、化学防治
可使用碧护与磷酸二氢钾按说明喷雾使用,可壮苗,增强小麦自身抵抗能力。对于有蚜虫的麦田可再加上吡虫啉按说明使用,防治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