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好一半收,苗差一半丢","七分种,三分管"是对重视小麦播种质量的有力阐述。秋种工作全面展开之际,淮南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农业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采用科学技术措施,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农业专家强调,农民朋友在秋种中一是要晒种,在播种前3—5天将种子晒2个太阳,这样既可打破种子休眠,又可利用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虫卵,有效提高种子的健籽率和发芽率、发芽势以及田间成苗率。二是要精心整地,沿淮湾地应耕深25厘米左右,耕碎整平,稻茬麦田应在耕翻后用旋耕机旋后再播,达到田平土细,上松下实。三是要确定合理的播期,应根据不同的茬口、品种,确定适宜的播期。弱冬性品种应在10月上旬播种10月15日前结束,半冬性品种应在10月中旬播种,10月20日结束,春性品种应在10月下旬播种,10月底结束。切忌春性品种早播、冬性品种晚播。要立足抗灾夺丰收的理念,如遇不良气候,要抢晴、造墒,确保适期播种。同时还应组织一定量的备荒种子,以供急需。四是要确定科学播量,要广泛采用旋耕播种、施肥、镇压复式作业,大力推广半精量、精少量机条播技术,实现一播全苗。播量应以茬口、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产量指标及播期而定。机条播半冬性品种早旱茬亩播量6—8公斤,稻茬麦旋耕机条播亩播量10—12公斤,撒播不得高于14公斤,春性品种在半冬性播量的基础上增加2公斤左右。同一类品种超过播种适期,每推迟5—7天,播量增加0.5—1公斤。五是要农机农艺配套,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机条播技术,选配熟练的机手操作,做到落籽匀,无缺苗断垅、无亮籽、甩子、卧籽,确保每亩基本苗,半冬性品种12—14万,春性品种15—16万,且苗匀苗壮。另一方面要推广机开沟技术。搞好三沟配套,实现深沟高畦,预防小麦渍害发生,要求畦宽3—4米,畦沟深30厘米,腰沟、地头沟还应深些宽些,要达到畦平、沟直、三沟相通、六渠相连,保证排得快、降得快,雨止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