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水稻田的后期该如何选用杀虫剂?
水稻的后期危害以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等为主,找对了虫类的才能更好的选用针对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在这些从类里最难防治的就是二化螟。
对于二化螟的防治应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发布的病虫情报,对稻田进行虫情调查,当分孽期孵化高峰后5~7天,每亩有枯鞘团100个或枯鞘率1%-15%;或当破口期,株害率达0.1%时,应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下例任何一种药剂进行防治,使用技术如下:
(1)5%锐劲特SC是目前防治二化螟效果最佳的农药,每亩用量30-40毫升,在二化螟2-3龄高峰期使用,除特大发生外,用一次药即可;
(2)40%稻康(三唑磷)乳油,每亩50毫升,在二化螟1~2龄高峰期使用,发生严重时5-7天后再用药一次;
(3)30%扑虫特乳油,每亩35~40毫升,在二化螟1~2龄高峰期使用,发生严重时5~7天后再用药一次;
(4)20%三·阿乳油,亩用50~60毫升,在二化螟1~2龄高峰期用药,发生严重时5~7天后再用药一次。该药应在下午3~4时以后施药;
(5)50%稻螟清(唑·敌)乳油,亩用80~100毫升,在二化螟1~2龄高峰期用药,发生严重时5~7天后再用药一次;
(6)18%虫杀手(杀虫胺)水剂,亩用350~400毫升,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用药,发生严重时过5~7天再用药一次;
(7)78%精虫杀手(杀虫胺)可溶性粉剂,亩用50~60克,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用药,发生严重时过5~7天再用药一次。
上述药剂加水40~50公斤喷雾,同时必须保持田间有3~5厘米水层以保证防治效果的发挥。使用三唑磷系列农药防治螟虫,需注意对稻田稻飞虱的监测,因该药有刺激稻飞虱产卵作用。
稻纵卷叶螟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发生较重,因田间发蛾峰多、发生量大、地区间和田块间差异大,以及低龄幼虫为害不易被人们发现等原因,经常出现大面积稻叶被纵卷叶螟刮白现象。由于目前使用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对于防治适期要求较严,若错过最佳防治适期,则会影响防治效果,增加防治成本。因此广大农户应在6月下旬至9月底,稻纵卷叶螟的主要为害期,密切注意当地测报站的病虫情报,根据预报在纵卷叶螟的卵孵高峰期每亩使用80%杀虫单或78%虫杀手可溶性粉剂50~60克,或18%杀虫双或18%虫杀手水剂300~400毫升(上述药剂防治成本较低);也可在卵孵高峰后1~2天(即1龄幼虫高峰期,稻田中水稻第一叶叶尖大量出现卷叶时)每亩用48%乐斯本乳油60毫升,或40%新农宝乳油6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60毫升,或35%纵卷清(乙酰甲·毒)可湿性粉剂80克,或17%世纪乐(阿维·毒)乳油80~100毫升,30%乙酰甲胺磷乳油175~200毫升,5%税劲特SC45~50毫升,加水30~45公斤细喷雾。当虫量发生较大,或世代重叠严重,一次尚不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为害时,过5~7天再用药一次。
稻飞虱在部分地区造成大面积为害的水稻害虫主要是褐稻虱和白背稻虱,如失治可造成大面积毁秆倒伏。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稻飞虱的主要方法。可根据当地病虫情报预报的适期,结合田间调查,当每百丛有稻飞虱1000~1500只,且以低龄若虫为主时,每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该药对高龄若虫效果不好,但防治成本低)30~40克;若以高龄若虫或成虫为主时,可选用吡虫啉系列,如每亩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0%施可净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5%利虫净乳油20~40毫升加水45~50公斤喷雾防治。在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地区,宜采用吡虫啉防治稻飞虱。一般年份早、连作晚稻只需用上述药剂防治1~2次,单季稻防治2~3次。在大发生年份可根据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病虫情报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