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秸秆覆盖轮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2018-10-28 02:52

一、技术适于区域范围

本技术主要为前茬,主要包括了前茬作物收获秸秆覆盖至翌年作物收获秸秆覆盖为止的各主要环节技术与指标。

本技术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生态条件相近的其他省区推广应用。

二、前茬大豆秸秆覆盖

大豆收获:大豆一般在叶片全部落净、豆荚变黄、籽粒变硬时进行机械化收获。要求无漏割,总损失率控制在2%之内,破碎率不超过2%,减少杂质混杂。

大豆秸秆覆盖: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大豆收获时,原则要求留茬高度为10cm左右,其他秸秆粉碎均匀抛撒于地表,防止堆积影响后茬玉米播种和出苗。

三、播前土壤处理

原则上应直接免耕播种,如果地表不平、秸秆覆盖不匀且影响播种质量时,可通过重耙使秸秆均匀分布、地表基本平整,一般动土深度小于8cm。

四、播种机选择与调整

播种机选择:要选择秸秆切碎(或分拨)、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的免耕精量播种机;要求作业通过性强、无堵塞、播种质量好、能同时深施化肥。

播种机调整:播种前要通过试播,调整并确认播种量、施肥量、播种深度、施肥深度、株行距和镇压力等符合播种要求,方可进行正式播种作业。

五、种子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用经国家和省级审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种子选择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的包衣种子。

六、免耕播种

播种时间:在春季5~10cm土层地温连续7天稳定在10℃以上时开始播种,一般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中旬。

播种要求:要求实施免耕精量播种,播种深度5cm左右,漏播率小于0.5%,要均匀覆土镇压,种-土紧实利于出苗;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4500~5500株。实施大小行种植的,一般大行距70cm~90cm、小行距40cm~50cm。

七、合理施肥

种肥:结合目标产量和土壤状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肥料与种子分层施用。氮磷钾肥采用颗粒状单质肥或复合肥一次性施用,推荐亩施肥量N2.3~6.9kg、P2O54.6~9.2kg、K2O2.5~4.1kg。

追肥:在拔节期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每亩追施尿素10-20kg;也可结合微肥进行页面喷施。

八、合理灌水

对于播种后墒情较差的农田,播后3~5天内进行补水增墒促进出苗,如采用滴灌补水,一般每亩灌水量10~15m3。

在有灌水条件的地区,一般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进行灌水,全生育期灌水4~6次,每次亩灌水量为15~20m3。

九、深松与中耕

深松:深松一般在苗期进行行间疏松土壤、提升地温,松土深度20~25cm。

中耕:中耕作业一般在玉米6~8叶期进行,中耕1~2次。在化学除草效果好时,应减少中耕次数,避免中耕扰动土壤后杂草再次大量发生。垄作种植时,培土起垄作业应在玉米即将封垄前进行,机械中耕作业伤苗率应小于3%。

十、杂草防控

封闭除草:在玉米播种后2~3天内,可选用广谱性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对于已出土杂草较多的地块,可混用灭生性除草剂或茎叶处理除草剂除草。

苗期化学除草:根据杂草发生情况,一般在玉米3~5叶、杂草2~5叶期进行茎叶喷雾除草;在玉米3叶期前,杂草出土较多且在3~4叶期时,可选择兼具茎叶和土壤封闭活性的苗早期除草剂进行除草。

具体除草方式、方法以及药剂选择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进行。

十一、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期应密切监测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纹枯病、玉米螟、双斑萤叶甲、粘虫、草地螟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发生初期及时选择适宜药剂进行防治。

具体病虫害防治方式、方法以及药剂选择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进行。

十二、机械收获

在玉米进入完熟期,果穗下垂率低于15%,倒伏倒折率低于5%,可进行机械收获。

籽粒直收:玉米籽粒含水量低于25%时可进行籽粒直收,要求收获时果穗落粒损失率小于2%、果穗落地损失率小于2%、籽粒破碎率小于5%,杂质率小于3%。

摘穗收获: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30%左右时可进行摘穗收获,要求收获落穗率小于3%,苞叶剥净率85%以上。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