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管理。
定植1~2天内中午要放苫遮阳,缓苗期白天30℃,夜间18℃~20℃。缓苗后白天28℃~30℃,夜间15℃~18℃。10月下旬盖草苫,上午25℃~30℃,下午20℃~28℃,土壤温度保持15℃~20℃。如果植株长势较旺就适当降温,尤其是降低夜间气温;植株长势较弱就应适当提高温度。如遇阴天、日照不足,棚室温度要保持低一些;在阴雪寒冷天气必须坚持尽量揭苫见光和短时间少量通风;连阴后晴天温度调节不能骤然升高,发现萎蔫须回苫遮阴,浇水后闭棚室1小时,增加温度,并在中午加大放风排湿。在光照管理上应注意每天用干净的拖布清洁棚膜,在温室内还可以张挂反光幕等。
(2)水肥管理。
定植7天后浇1次缓苗水,当门茄果实开始膨大(门茄长到3~4厘米)时,是追肥的最佳时期。施肥的原则:既要保证足够的氮肥,还要配合磷钾肥,即亩用尿素10千克、硫酸钾7.5千克、磷酸二铵5千克混合穴施,或施有机、无机复合肥10~20千克,并结合施肥进行浇水。浇水量不宜偏大,要实行膜下灌水。浇水后闭棚室1小时再放风排湿。第二次追肥在对茄开始膨大时,追肥数量、种类及方法同第一次,再次追肥间隔10~15天。浇水的原则:前期偏少,特别是最低地温低于18℃时更应注意,后期可多浇一些,但一定要控制湿度。
(3)整枝。
对茄形成后,剪去上部两个向外的侧枝,形成双干枝,依此类推。当四门斗茄坐住后摘心。一般每株留5~7个茄子。当对茄直径长到3~4厘米时,摘除门茄下部的老叶;当四母茄直径长到3~4厘米时,又摘除对茄下部老叶,以后一般不再摘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