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涝渍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2019-01-16 18:12

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生长都产生不利影响。涝渍是指土壤水分处于过湿或饱和状态,造成作物生育不良、产量下降。玉米常因降水过多遭受成涝渍害而减产,对玉米高产稳产带来不利影响。

玉米是一种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其不同发育阶段对涝渍害的敏感程度不同。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涝渍对玉米的每一个生育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看开花前对涝渍反应较为敏感,其中以苗期最为明显;其次是拔节期;乳熟期及以后影响较小。短期淹水根系粗而短,根毛减少,根尖变褐,成铁锈状,根系总长度、根系面积、根系体积均显著降低;随着淹水时间延长,玉米形态和生理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根系产生大量不定根,根系总长度、根系面积、根系体积均有显著升高。

玉米在不同时期受涝均会导致产量下降,但下降幅度与受淹生育期、受淹程度、受淹时间长短有关。在4叶期,渍水5天可减产10~30%,。拔节期淹水2天对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其单株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连续积水3天植株死亡率可达17.1%,积水5天后植株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积水7天后植株的死亡率达70%以上。

土壤水分过多、根系缺氧导致叶片气孔关闭,增大CO2向叶片扩散的阻力,影响光合相关酶类的活性继而抑制光合作用。

1、排水。

2、中耕。能进地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恢复玉米生长。

3、增施速效氮肥。受涝玉米往往表现为叶黄、秆红,迟迟不发苗,可增施速效氮肥,才改变植株的氮素营养,恢复其生长,减轻涝害损失。

4、防治病虫。重点防治玉米螟,应做好测报,及时进行防治。

5、促进早熟,受涝田块玉米生育期往往推迟,可采取隔行或隔株去雄,打底叶、断根、乳熟后剥开苞叶等促早熟措施,以促进灌浆成熟,喷化学催熟剂,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