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猕猴桃管理要点

2019-01-22 12:06

一、疏果、定果

花后15~20天开始第一次疏果,主要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小果、耳果、僵果、过多的果子等,疏果量相对较大。根据实践经验内膛更新区光照较差,而且还要负责来年结果母枝的培养重任,因此果实商品率较低,可针对树冠内膛重点疏果。授粉后猕猴桃幼果生长迅速,养分消耗量非常大,及时疏除次果能节省养分,集中培养优质果子,提高商品性及商品率。

定果(一般叫第二次疏果)主要是在幼果套袋前,时间大概是花后35~40天。经过一个月的生长果实之间的大小会出现一定的差距,此时要再一次淘汰生长跟不上的果子,提高果实生长的整齐度。定果时疏果量相对较小,直接决定产量,留果量根据树势和预计亩产量来定,预计亩产量除以单果重量为亩留果量,根据树势旺树稍多些弱树稍少些。

二、浸果、套袋

膨大剂在其他很多的果树上都有使用,比如葡萄。使用膨大剂的初衷是要提高果实的质量(不止是外观还有内在)。第一务必要注意浓度;第二肥水管理必须跟上;浸果前1周必须提前施肥和灌水(降雨不足时),保证浸果后果实快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供给,否则果实膨大过快,营养和水分跟不上直接导致空心以及口感上极差。

果实套袋,一般来说阳光果沐浴的果子风味口感会比套袋果子要好,但生产上为了保证果实的外观品质,为果实套袋也很常见。套袋前要全园普防一次病害,套袋时要注意不要伤到果柄避免落果,同时要给果子留足够的生长空间。

三、架面管理

进入夏季意味着繁琐的夏季架面管理工作的开始,主要是摘心抹芽工作,控制枝梢旺长和枉长。首先针对结果枝,树冠外围的枝条,在最上果往上数3~5片叶后摘心或捏破(据说相对摘心能有效控制侧芽萌发),控制营养生长;树冠内膛的(来年的结果母枝更新区)让其自由生长,枝梢顶端明显变细缠绕时摘心。

其次抹芽,针对萌发的新芽选择性抹除。树冠外围枝条上萌发的芽一律抹除;主干及一干二蔓树形三角区的萌芽一律抹除;地下蹦出来的实生苗一律抹除。而主蔓上以及靠近主蔓的部位长出的萌芽保留,待其长到一定的程度后摘心增粗,弱芽摘心即可,旺芽早摘心或重摘心处理,而徒长枝另当别论。

最后对于内膛的徒长枝,可能是抹芽较晚的旺芽,保留2~3公分重摘心,促进侧芽萌发长成二次梢(理想的中庸枝)。这里和冬剪时的视频中说的徒长枝修剪处理是一样的道理,当时对于徒长枝说的是不主张从基部剪,而是留一两个芽极重回缩。

总而言之就是越靠近主蔓的芽越要想方设法将其利用起来,为以后结果母枝的更新多保留一些可能。

四、花后“膨果肥”的使用

花后果树的营养分配中,随着果实的生长生殖生长占比会逐渐增多,且营养消耗多,矿物质养分需求磷钾元素比氮素多,中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有所增加。花后膨果肥施肥方案以低氮高磷高钾为主,以中微量元素钙、硼、铁(根据实际而定)等肥为辅。

尤其是要是浸果的果园,一定要及时补充膨果肥,否者后期营养跟不上膨果速度,对果实的风味口感影响极大,容易出现空心现象。追肥注意少量多次为宜。

五、雄树修剪

雄树授粉后要及时重剪,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性,剪除过密、过细的枝条,对外延的树冠进行适当的回缩。对于雄树一般主张不进行冬剪或少冬剪,重视夏剪,在授粉后重剪能有效的促进内膛发枝,不修剪或者是修剪晚的话,会在已经开花的枝条上萌发很多的细弱枝。

六、冻树管理

这点主要是针对4月分陕西产区的一些受晚霜影响严重的果园,当时受冻的果园,现在隐芽已经萌发,由于萌芽位置的不确定要注意做抹芽定枝的工作。根据植物学有机养分一般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对于有花蕾要留产量的果树,建议在花蕾上部的芽可留下来养果,而在花蕾下部的基部芽不一定能逆向传递养分养果。

对于萌发的新芽,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是去是留,一个是该芽能不能实现养果的功能,一个是该芽能不能作为来年结果母枝利用。主要看新萌发起来的隐芽能有什么作用,其他的按照正常树的管理走。

另外对于冻伤的果树要注意控制挂果量以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要进行修剪回缩(可能会造成徒长枝大量生长)。如果没有生殖生长平衡树势的话,接下来一整个夏季果树的生长量是很大的,远大于恢复树势所需。

七、病虫害防治

花后普防1~2次,预防多种叶斑病和虫害、根腐病等。对于金龟子等害虫,可以用诱虫灯进行人工捕杀;对于根腐病,夏季降雨量大,要注意做好排灌工作,改善土壤环境;其他叶斑病喷杀菌剂防治,要注意褐斑病的预防。具体用药方案及喷药次数根据果园实际情况而定,重点防治褐斑病和根腐病。

八、除草生草管理

该除草的除草该生草的生草。树盘周围进行除草,尤其是小树尽量选择人工除草,因为猕猴桃对除草剂非常敏感。行间适当生草,如果杂草生长过旺的话要可用小型割草机除草。对于一些生草量较少或者是不怎么生草的果园,现在可进行行间种植绿肥,提前预防夏季高温日灼对果树产生灼伤。总而言之果园要有草,重点控制草的长势和多少,进一步决定是除草还是生草。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