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一一般有两个分蘖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在越冬前,此时分蘖数约占总分蘖的70%—80%,第二个高峰在返青到起身,分蘖数占总分蘖的20%—30%。小麦起身期分蘖总数达到最大值,其后开始两极分化,小分蘖逐步消亡,到拔节期后消亡的已经消亡,不消亡的开始生长并能产生麦穗。晚播的小麦冬前无分蘖,仅来年春季一个分蘖高峰。
在生产条件下,主茎和越冬以前的形成的大分蘖成穗率较高,冬前和春季形成的小分蘖成穗率低。一般主茎基本都能成穗,一级分蘖成穗率较高,二级分蘖次之。冬前能长出三叶以上的分蘖成穗率高,冬前二叶的分蘖在群体不大、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也可成穗。冬前仅一片叶的分蘖或春季出生的分蘖一般不能成穗,但是在晚播、播量小、栽培条件好的情况下也可能成穗。
在生产上争取越冬以前形成壮苗,形成充足的大分蘖,是保证充足亩穗数的关键因素之一。形成冬前壮苗虽然与品种特性、整地质量、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种植形式等因素有关,但积温是主导因素,也就是要确定适宜的播期。小麦叶片的生长与积温有密切关系。一般适宜播种深度的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要120摄氏度的积温,主茎每长一片叶约需要70—80摄氏度的积温。按照冬前小麦主茎五叶一心的壮苗要求,根据常年积温可以计算出适宜播种期。在特殊年份冬前积温偏高或偏低,出现旺苗或者弱苗,可以通过春季水肥管理、生化试剂等促控措施调节不同时期分蘖的成穗率,以确保合理的小麦群体。